军事片有什么创作或者创新的余地?
【本文来自《一颗傲慢或者执拗的野草,或许是香港导演的最后挽歌,也让大制作军事片前景黯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一路抖下去
在海底,在潜艇里,拍枪战片,这组合,看预告片时就觉得怪怪的。
换个角度想,军事片有什么创作或者创新的余地?为什么林导要选择潜艇?说到底潜艇戏虽然总量不多,但还有的炒。
否则你换个其他的,换谁呢?缅北?到现在也只有果敢同盟军出面?和老美的直面?貌似好像主要是电子战,就已经赢了,光电子战怎么演绎?听风的蚕说书就可以满足听众了,但是影视展示反而不好弄。就好像蛟龙里,声纳员再出彩你也只能演几分钟,不能从头到尾吧。
中国的军事大片,天然具有创作困难。可能军迷不认同,那就尽管反驳我,说说有什么题材可以创作,并且具有足够的话题度和创作空间吧。
我这个人是能够换位思考,也支持国产大制作(中国电影大制作还未高潮,就遭遇短视频时代的来临,别看春节档现在热闹,过完年大概率还是那种平时越来越冷,只有国庆春节两个档期火,然后还头部效应极强,所以其他片子和整个电影生态依然艰难,这波下来看起来军事片是落了下风。)
军事片讲哪个故事?怎么讲? 吐槽的军迷和博主们不妨也说说。我个人不乐观,两者背离并不稀奇,中国股市和中国实体经济背离了很多年,这里面有深层因素,就不废话了。说起来,中国军事继续起飞和军事大片继续滞后,也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