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傲慢或者执拗的野草,或许是香港导演的最后挽歌,也让大制作军事片前景黯淡
一颗傲慢或者执拗的野草,或许是香港导演的最后挽歌,也让大制作军事片前景黯淡
--- 点评《蛟龙行动》
这个春节档,我有点不开心,因为蛟龙票房的失利,而我在点映时看的,观感是瑕不掩瑜,现在大部分观众已经无缘看到这部电影。所以我就详细说说。
1. 从时间顺序来看,失败的第一因素是选题。潜艇戏对国产电影是难得的题材创新,但是它很难真实落地,因为核潜艇是中国最高军事机密,也是我们相对美帝少数落后的方向,现在应该也是高速追赶的。普通人的常识应该就能猜到,不可能真让编导接触甚至展示真实的中国核潜艇。(到今天我也没看蛟龙的宣发,只大概知道宣发用了保密的梗,这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也许有可能接触老一代核潜艇或者普通潜艇,但是以过去的发展水平,应该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我说《蛟龙》是一颗野草,因为它注定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东拼西凑借鉴而来。也可以看到《蛟龙》没有获得红海那样的官方背书。从我观影后才看的信息来看,蛟龙里的潜艇更多借鉴了美俄的公开资料,也许也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力。
2. 蛟龙的剧情没有太大问题,剧情不是像@伊文西说的单薄,而是过于丰富,或者说过多,塞了潜艇戏和特战救地球两部电影的容量进一部戏,具体可以 参考@战争祭司的剧情介绍。正常一部潜艇片,演完一个战胜对手就够长了,这片子里还要塞进去特战救地球的枪战戏。这种类型片的剧情通常都是人赶人,强行推动发展,以我观看同类片的体验而言,剧情问题没那么大,而且不是单薄,是过多撑到了。
3. 蛟龙的潜艇戏和近未来装备戏,是野草,但是对于普通观众或者普通军事爱好者来说是达标,可以满足,甚至可以有第一眼亮眼的震撼。毕竟在国产电影这是少见的创新,所以我对蛟龙其实是很包容的。不是说你要做的多真实,才能达到视觉效果,影片不是针对军迷,而是对普通观众,对普通人而言,不管你的潜艇戏有没有借鉴别人,你的潜艇和装备有没有炒或者夸张,新鲜感是足够的。但是,现在大多数人没有机会体验这种新鲜感了。
4. 蛟龙的文戏有没有问题。当然有,所有对于文戏的吐槽,我基本都认同。主旋律套路化,但没感觉过于突兀。最大的违和感来自两点,一是人物塑造都很扁平,说到底是片子时间不够用,多数人物缺少时间展现,你像女兵前面没露脸,后面出来几分钟就牺牲了,我这种对红海感觉不强的觉得这种角色就该舍弃,而红海粉丝却为女兵抱委屈;二是若干细节处理的不接地气,莫名其妙,最典型的就是舰长关键时刻吹口琴。但其实这些部分时间占比不高。
5. 蛟龙的武戏有没有问题,也有,说到底就是潜艇里面的枪战戏又暗又闹看不清楚,而且和违和的文戏一闪而过不同,枪战戏占比过高。没办法,林导估计舍不得红海这个IP,不敢做独立的潜艇片。说到这,其实在潜艇里面搞枪战,题材也是选错了。
6. 综上,蛟龙片子本身的关键问题是林导缺乏统筹全局的能力, @伊文西 说的很对,他只有做执行导演和动作导演的能力,湄公河和红海的成功是时运(湄公河当时国内缺枪战片人才,让他得到了机会,湄公河自带流量,红海有强力官方背书,还有战狼预热市场),蛟龙缺少了官方背书,也可以看作在人物或主旋律表现上林导缺少了监督或者校准。林超贤给人的感觉就是堆砌各种东西,包括枪战镜头、人物、故事,什么都舍不得割舍,其实和红海没啥关系,但还要硬扯IP,结果女兵就是典型,两头不讨好。整体结果就是啥都想要,结果亮点反而被套路和重复的部分给掩盖。
7. 蛟龙票房的问题关键还是宣发、预售和强对手。不是说片子有问题就拿不到票房,无脑看蛟龙的话,也会是一部从头到尾快节奏的爽片,只是它没抢到这个机会,而在趋炎附势或者说头部效应强烈的当下电影市场,吐槽电影本就是获得流量或发泄情绪的一个常规渠道。所以一旦它自己鸡蛋有缝,也就再难摆脱悲惨的命运。我之前也说了,蛟龙其实是一颗野草,导演还执拗或者傲慢,甚至博纳感觉都没怎么挣扎,委实有点难以理解。
8. 我为啥包容蛟龙。因为我是军事爱好者不是军迷,我对军事片有兴趣但不像军迷那样吹毛求疵。因为我是裸看,到现在我也没看蛟龙的宣发(如果真的是野草,却非要装正牌来宣发,确实也不厚道),所以我看点映时没有收到任何媒体自媒体的影响。因为我是军事片大制作的支持者,我知道潜艇戏多少年也没有一部,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是野草,也没太关心细节,我就感觉还挺爽。也因为我不算年轻了,知道懂得珍惜眼前人,也知道电影整个艺术形式现在都落后时代,套路化内容无处不在,知道下一部潜艇片或者军事大制作不知道何时才有。虽然不是我掏了10个亿,但我希望博纳别亏得太惨,因为以后的春节档,我不想只看到动画片。
9. 射雕和蛟龙的票房失利,大概率是香港导演在大陆市场的最后挽歌了,林导一把输光过去的荣誉,也证明了自己过去成功的机缘时运,以及整体依然不接观众地气。徐克年纪也大了。未来的电影市场,估计主角是动画片、小制作+炒流量(这个成本可控,唐探虽然团队商业水平合格,但说到底偏向这个,拉来各路明星说到底就是炒流量)、新一代网文为基础的大制作奇幻片(最后这个是我自己拍脑袋的,中国还是需要大片的,别的不成功,估计就该往这个方向试水了,三体也算,诛仙凡人修仙之类估计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