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夺世界第一,CGT40燃气轮机亮相,2万吨055B大驱能飙30节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科大烽火
由中船重工703所自主研发的GT30、CGT40系列燃气轮机,不久前在黑龙江哈尔滨正式对外发布。两款整机功率分别达33.5兆瓦和44兆瓦,在核心指标方面已与国际一流产品相当。尽管官方通稿中发现“舰用”二字,但巧合的是,几乎就在同时,社交媒体上传出了国产大功率舰用燃气轮机的消息。称其在性能指标方面,全面对标全球最强的英国MT30舰用燃气轮机,真可谓是好事成双。
舰用燃气轮机具有功率大、尺寸小、质量轻、启动迅速、加速性和机动性好等特征,可以有效改善舰船的战术技术性能,使得舰船的速度可以大幅提高。因此世界各国海军在役的舰艇,普遍采用了全燃动力或柴燃动力联合动力装置,装舰范围包括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艇、导弹快艇等。
截至目前,舰用燃气轮机在大中型水面舰艇中已处于主导地位,舰用燃气轮机技术也成了衡量一国海军是否完成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舰用燃气轮机方面并不晚,例如早在1958年就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后又通过引进苏联M-1型燃气轮机,以此生产出了首型舰用燃气轮机。
中苏交恶之后,迫使我国只能在舰用燃气轮机领域内走上自主研发之路,至于产品即为4.4兆瓦舰用燃气轮机。尽管这型舰用燃气轮机最终未能装备给部队,但为我国舰用燃气轮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在经历仿制、专用化设计两个阶段后,开始采用西方国家通过航空发动机改进研制舰用燃气轮机的技术路线,即航机舰改。
例如基于涡桨-6航空发动机研制的409型舰用燃气轮机,系722型气垫船的主动力装置。再者像在涡扇-9发动机基础上研发而来的GT-1000型,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新一代舰用燃气轮机的技术。在此之后,我国又在“太行”涡扇发动机基础上,相继推出功率达7兆瓦的QC-70、以及功率被提高到18兆瓦的QC-185,由此舰机航改这条路子着实不赖。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LM-2500舰用燃气轮机)
在立足现有技术独立开发的同时,随着国际局势的加速变幻,让我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段时间先后接触到了来自美国的LM-2500舰用燃气轮机、英国的“斯贝”SM1A舰用燃气轮机,以及乌克兰的UGT-25000燃气轮机。这其中,“斯贝”SM1A败给了LM-2500,至于LM-2500在小批量应用后便无下文,唯有UGT-25000被中国海军慧眼相中。
UGT-25000的国产化工作,主要由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703所这三家单位来完成。其中703所负责抓总成套,西安航发主攻燃气发生器,哈尔滨汽轮机厂则负责制造动力涡轮。由此可知,在UGT-25000的国产化一事上,始终是中船重工703所说了算。
不过按照外界说法称,西安航发在此过程中通过UGT-25000基础上单独开发出了如今的QC-280,其用意是想与中船重工703所发展出的GT-25000争夺市场。所以受此影响,UGT-25000国产化产品拥有了上述两个名称。不过,中国海军并没有采用QC-280,而是选择了GT-25000。
目前全世界最强的舰用燃气轮机是英国的MT30,由罗-罗公司基于Trent 三轴航空发动机改型研发出的一款40兆瓦级大功率简单循环舰用燃气轮机,额定功率为36兆瓦或40兆瓦,热效率可达40%。除了热效率方面取得突破外,MT30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例如普遍预计,其热端部件的大修时间为12500h,整机大修时间为24000h,平均无故障时间为20000h,平均修理时间(冷机时间除外)为4h。
我国的新一代40兆瓦级舰用燃气轮机,取得了热效率超过40%的瞩目成就,在注重功率及热效率的同时,还应对可靠性、维护性、可用性等核心指标予以高度重视。
考虑到我国在舰用燃气轮机方面起步不晚,在迈过航机舰改这道门槛后。又相继走过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等发展过程,有理由相信我国在舰用燃机领域会做得更好。国产40兆瓦级舰用燃气轮机将会对网友口中的“全能舰”,提供难以想象的助力。
(图源:微博勤劳朴实罗素历)
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的后续改进版本如果配置4台CGT40燃气轮机,其吨位可以提升到近2万吨,而且还能轻松飙出30节的高航速。此外诸如076两栖攻击舰的后续型号,或者伴随航母战斗群活动的大型综合补给舰,都可以考虑使用CGT40M这类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