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人民币升值是解决内需不足的总钥匙

中美网友小红书对账,让很多人对“陈平不等式”有了直观的认识:在中国收入2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质量,高于在美国收入3000美元的水平,这个结论如今得到了美国网友实际生活状况的验证。这既戳破了美元价值的虚高,也说明了在现在汇率条件下,人民币真实价值被严重低估。

而这也恰恰是中国经济许多结构性问题的总根源,尤其是内需严重不足。

人生活无外乎吃穿住用,人们的生活质量离不开这些真实的实物产品和资料。如果按中美两国生产能力比较,中国发电量是美国两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3倍,汽车产量是美国的3倍,造船是美国的700倍。从消费水平看,中国消费者购买手机数量大约是美国的3倍,肉类消费是美国2倍,海鲜产品消费是美国8倍,蔬菜是美国的30几倍,甚至奢侈品消费也比美国高一倍。按实物量比较,无论生产和消费,中国都是美国数倍。

根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按购买力平价中国2024年GDP达到35万亿国际元,美国约为27万亿国际元,为美国的1.3倍左右。但按现在汇率比,中国GDP仅相当于60%多。

小红书对账,从美国网友嘴中竟然冒出对中国人“全款买菜”的惊讶,照出了美国所谓“人均GDP”的水分。当然另一方面,也照出了美元人民币1:7.3的离谱。

人民币对美元到底应该值多少?按照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给出的数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购买力比例约为1:3.5。与购买力平价比,人民币汇率是被严重低估了。

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我国商品和资产价格的低估,真实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一方面,我国经济总量的真实水平按汇率换算后,大大低于美国,而且由于持续贬值,尽管我国经济多年保持高于美国的增长率,但与美国GDP的差距却在拉大。另一方面,由于汇率低估,我国出口商品价格被压低,出口同样多的商品得到的出口金额降低,企业的出口利润被压缩,中国劳动者加倍辛勤付出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回报,我国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的价值也未得到应有体现。导致尽管我国长期是货物出口大国,却不能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实际上,中国的机电产品、高端制造、船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光伏产品不仅因为规模效应而具有成本优势,其技术含量也已显著提升。

人民币汇率低估强化了中国经济对出口的路径依赖。低汇率使出口部门获得价格优势,导致资源向出口产业过多倾斜,抑制内需市场的培育。加上部分国内企业的“内卷式”竞争,为争抢份额或订单,竞相压低价格,导致出口收益进一步降低。 

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是长期生产大于消费,出口大于进口,内需尤其是消费对增长的支撑不足。所以,我们过去讲转变发展方式,摆脱对外需的依赖,近几年进一步上升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直到现在,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仍无法改变对出口鼓励、保护和扶持的取向,无法消除对出口下滑或增速降低的过度担心和“恐慌”:

比如一见到人民币升值,就有人站出来讲“会影响出口”;特朗普一威胁加征关税,马上会担心影响出口,完全想不到以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加征关税的成本80%左右由美国的消费者承担,对美国也会造成影响,即推高通胀水平。

我国是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我国制造业所需的大量能源、矿物、原材料、芯片设备和材料、部分农产品等依赖进口,人民币汇率贬值抬高了进口商品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汇率低估导致我国商品的价值被低估,出口的利润和效益降低,应该挣的钱没有挣到,而进口成本提高,两方面都是扩大对外补贴和国民福利的流失。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已经到了支撑中国经济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阶段,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就是人民币升值。

一个强势的人民币,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购买力、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摆脱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和产业低附加值的增长模式。

首先是有利于购买力提升与内需扩大。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增长快的国家,汇率会随着生产率提高而升值。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会变得便宜,老百姓的钱包就更“鼓”了,老百姓的实际相对收入提高,消费需求自然就上来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汇率升值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从而刺激内需增长。

2005年到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约35%,进口商品价格明显下降,老百姓对进口汽车、奢侈品和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日本老百姓买进口货更便宜了,国内消费市场也跟着火了起来。

第二是产业结构升级。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汇率升值会逼着那些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转型,把资源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认为,汇率升值是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手段,因为它能倒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和品牌。德国在欧元升值的过程中,靠着专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创新,成功提升了全球竞争力,成了欧洲经济的“扛把子”。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推动韩元升值和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第三是缓解“内卷式竞争”。汇率升值能淘汰低效企业,使社会资源流向更高效的行业和领域。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推动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转变,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体现。随着出口效益提升,企业就有更多的利润向劳动者的收入倾斜,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工作时长等。这都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

第四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控制战略性资源,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1980-90年代借助日元升值,大举在全球并购,成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第五是提高人民币地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人民币强势,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和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动力。

第六是减少贸易摩擦,尤其是增强与欧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中的贸易谈判地位,同时在未来对美关税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如美国采取高关税政策,则必须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就像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的:“汇率政策不仅关乎经济稳定,更关乎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币汇率升值,正是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应该得到进一步认识。这不仅是破解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难题的总钥匙,更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跨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