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即使是国内,拆解建筑,主要回收的也是木料而非石料

【本文来自《基于知识的逻辑5:为什么没有人拆胡夫金字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中东欧洲当然有重复使用的石料,但一般都是拆除后好运输,且可以重复加工的部分,现在剩下的遗迹基本就四种情况:1,因环境变化周围运输情况变差(比如埃及部分石质建筑因为环境沙漠化,没法像当年一样水运了,拆卸运输成本过高自然也就放弃了);2,石材因加工或损毁失去了重新加工的意义(有些石柱你觉得好看但古人就是觉得土了,退环境了,宁愿重新雕一根);3,建筑本身损毁严重随便拆除有崩塌风险的或已经被掩埋挖掘成本过高的(这类其实才是最主要的类型);4,早就拆完了或损毁的不成样子了,你现在看到的是重建或修复的

而且金字塔的石头也不一定就大,你稍微搜一下就会查到金字塔石块平均重量2.5吨之类的描述,但石灰岩2.5吨其实才一立方米左右大,而且这还是平均值,再加上本身的破损风化和拆卸时的破损,所以很多石块的再加工潜力并不大。罗马角斗场部分建材更小,已经近乎“砖”、“板”和“碎石”了,盖宫殿掉价,盖民居用不了那么多也拆不动,所以那么多年了还有剩。

500

而且埃及的石料主要来自尼罗河上游,那么相比拆了这些石块然后苦哈哈的从沙漠里用人力畜力运出来,还要再加工,那还真不如从上游采石场再直接开采一批新的然后水运到下游呢。

实际上即使是国内,拆解建筑,主要回收的也是木料而非石料,部分石碑石板(包括墓碑)更常见的结局是作为铺路材料等就近使用,不会长距离运往他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