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府 | 蔡尚伟:穿越传统与争议的“学术侠客”

500

出品 | 天府观察使(中访网旗下品牌)作者 | 方 淓

提到川大教授蔡尚伟,许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印象是:那个爱穿汉服的教授。他的身上,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教授的刻板印象。

与那些沉默寡言、甘于书房、潜心钻研的学者不同,蔡尚伟仿佛是一个挥洒自如的艺术家,时而激情四溢地演讲,言辞犀利如同锋利的刀刃;时而在纸上舞刀弄笔,与异见者展开激烈的“论战”;有时他陶醉于山川湖海的美景中,流连忘返;有时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焦点。

500

蔡尚伟教授参加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节

然而,这位看似洒脱的学者,也有着自己的困扰。如同明珠虽光彩照人,却亦难免被尘埃所掩。

1一位个性鲜明的教授

18岁考入四川大学新闻系,未满34岁便开始指导博士生,他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传媒博导”。年少成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傲气,但在蔡尚伟的身上,有的只是坚定与自省。蔡尚伟的傲气并不表现在外在的张扬上,而是体现在他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以及对思想的深刻剖析。

近两年,蔡尚伟的公众形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除了被称为“蓝海水手”和“麻辣教授”,他还多了一个“汉服博导”的标签。穿上汉服最初是一次偶然,但汉服加身后,就很难再脱下了。面对这一新形象,作为学者的他是否感到困扰?他是否担心自己被过度“符号化”了?

500

蔡尚伟教授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节

蔡尚伟在接受《天府观察使》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文化是玩出来的。人们对我穿汉服这件事的关注,本质上是对汉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把汉服作为我的符号,这与我一贯的文化主张是契合的——那就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他说,符号化并不意味着负面或消极,反而可能是一种有力的传播方式。“如果这个符号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我是乐意接受的。”

蔡尚伟进一步解释道:“人是符号的动物,整个社会都是符号的集群,符号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符号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符号化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符号背后的目的或使用策略。如果某些符号的使用目的不清晰或策略不当,才会引发误解。”

于他而言,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扇让现代人重新连接传统文化的窗户。不过,他也提到,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建立在文明互鉴的框架下,并以推动文明创新为目标。既要坚定地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又要秉持辩证观和世界观。

2一位忧心忡忡的学者

蔡尚伟的身上,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积淀,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高一的时候,蔡尚伟就开始阅读中国哲学的最高刊物《哲学研究》,并一发不可收拾,读到入迷时,每天都要阅读一本新的期刊,远超同龄人能接触到的资讯范围。也是这一时期,他开始哲学化地思考和构建自己的人生观。

高中毕业之后,蔡尚伟考入了四川大学新闻系。在大学时代,蔡尚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大三时,他承担了拍摄新闻系建系十年专题片的任务。即使担任新闻教师后,蔡尚伟仍坚守实战前沿。正是因此,他的教育理念也始终围绕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蔡尚伟深知,现代教育体系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与社会需求产生错位。“如今的教育体系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满足媒体行业的实际需求。”他认为,区域和国家发展的需求远远超出了现有教育体系所能提供的范围,这是当下教育体制的根本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蔡尚伟萌生了创建互鉴书院的构想,意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探索更加契合社会发展与实际需求的教育方式。但这条充满创新的路,注定会走得很辛苦。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面对种种阻力,尤其是在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中。

早在2002年,蔡尚伟便开创性地提出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构想,意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他认为,文化产业不应仅仅被视为文化工业,不能简单地否定其市场逻辑和经济属性。虽然这一构想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传统学术体系的束缚下,文化产业这一新兴学科遭到了排斥,观念的制约导致一些人难以理解这一学科的本质和价值。

互鉴书院的探索是蔡尚伟在这种状态下的另一种努力。他希望借助四川大学的综合优势与深厚文化底蕴,为社会培养更具实际价值的人才。“书院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专业领域,还涵盖了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书院的目标是培养社会认同的人才,其评价标准在于社会对这些人才的认可和使用。书院的设计也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而不仅仅是学术论文的发表。”

500

蔡尚伟教授在望江楼公园举行讲座

同时,书院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文化产业教学与研究的框架。书院不仅是文化产业研究的孵化器,更将文化产业的研究置于社会的实验室中进行,而非封闭的象牙塔之内。

除了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蔡尚伟还有着更深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考量。

“川大的校庆自1896年起算,是因为川大的前身四川中西学堂设有西学,才逐渐形成现代大学教育。然而,川大的前身最早是两所书院——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而锦江书院源自公元前141年的文翁石室,它的起源甚至比宋代的书院还要早。”

蔡尚伟认为,四川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书院继承者,应该承担起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责任。可是现实是,四川大学至今没有足够数量的书院,这种文化遗产的断层亟待弥补。

学术的道路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在成就与声望面前,蔡尚伟的内心依旧保持着一份对真理的敬畏。尽管身处学术领域的前沿,他深知学术的真谛并非来自外在的荣誉和认同,而是来自对知识的执着与求索。

但在复杂的学科格局中,蔡尚伟偶尔也会感到有些孤独。“也许在500年以后,能有人发现,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忧心忡忡地为他们考虑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