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的出路?国家主权和互联网平台之间能否找到新的平衡
如果TikTok在美国真的能找到一种解法,将会为互联网平台和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博弈指出一条可能的道路。
1
特朗普向TikTok的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了澄清和保证,确保这些云服务提供商不会因为与TT合作受到处罚,之后TT恢复了在美国的基本服务运营。然而,截止到北京时间周一早上,TikTok仍然无法在美国的Appstore应用商店下载。
美国国会通过的针对TikTok和字节跳动旗下其他应用程序的那个法案中最阴险的部分是,处罚的并不是字节跳动,而是与字节跳动合作的美国企业,处罚上限是一个用户5000美元。TikTok在美国有1.7亿月活跃用户,意味着总处罚金额可以达到8500亿美元。给TikTok提供服务的云服务厂商,比如Oracle,虽然也想赚TikTok的云服务费,但不可能为了TikTok去冒被美国政府罚几千亿美元的风险的。拜登不愿意保证豁免处罚,云服务厂商就只能拔网线。特朗普愿意保证豁免处罚,云服务厂商就把网线又给接上了。
随后,马斯克发了一条X,表态他反对对TikTok的禁令,但同时也认为X应该被允许在中国运营。
2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需要“墙”了。小红书的大对账,让很多中国人发现,今天也许“墙”保护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当然,一家互联网平台在中国运营,需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同样,在美国运营,也要遵守美国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当年谷歌退出中国,就是因为Google不愿意遵守中国法律,作为一家全球化互联网平台,Google在中国的业务不愿意接受中国政府的互联网监管。于是,Google就走了。TikTok在美国的情况和谷歌在中国完全不同,TikTok在美国的业务愿意遵守美国法律,也愿意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仍然通过法案,要强行封杀TikTok。
互联网是全球化的,是World Wide Web。但互联网的用户,是各个主权国家的国民,互联网公司在各个国家的业务,也需要遵守主权国家的法律和监管。全球化的互联网,和国家主权之间,存在矛盾。
主权国家政府对互联网平台有什么要求?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数据。
每一个国家的政府,或多或少,对媒体内容都有审核和监管,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当年的Google,就是坚决不接受中国政府对内容的审核和监管,最终选择退出中国。开始,我们以为Google有理想,主张言论自由,不接受政府监管。但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Google只是不愿意接受中国政府的监管,在美国政府面前,可听话了。美国政府对Google和Meta这样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同样有审核、指令和监管。
互联网平台是全球化的公司,但最终还是要落地在主权国家的境内,服务主权国家的国民。互联网平台在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业务,遵守主权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是天经地义的。微软愿意尊重中国政府的监管和内容审核,Bing就可以在中国自由访问。
主权国家第二个要求是用户数据安全。美国要求美国用户的数据要保留在美国境内,中国也要求中国用户的数据,需要保留在中国境内。这个要求也是正常的。
所以,苹果在中国采用了“云上艾珀(国资企业云上贵州的全资子公司) ”的模式,把中国用户数据保存在中国境内的由中国公司拥有的数据中心和物理服务器上。TikTok在美国,也和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合作,把美国用户的数据保存在美国公司拥有的数据中心和物理服务器上。
如果我们细看一下苹果icloud里面的用户协议,会发现,其实苹果和云上艾珀的合作,比TikTok和Oracle的合作更深。Oracle只是TikTok的云服务提供商。但iCloud中国业务本身就是云上艾珀运营,中国用户的数据,属于云上艾珀而不是苹果,苹果只是有权按照协议,访问中国用户的数据,并通过iOS系统给中国用户提供服务。
我认为,如果一家全球化互联网平台,在内容和数据安全上,都愿意遵守主权国家的法律和监管,就应该被允许在该主权国家运营。
如果X的中国业务愿意接受中国政府的内容审核监管,同时愿意在数据安全上达到中国政府的要求,我认为就应该允许X在中国运营。
今天美国政府最无理的就是,TikTok的美国业务愿意遵守美国法律,愿意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管,愿意把用户数据放在美国,却还是要封杀TikTok。
如果TikTok和美国政府最终能达成一个长期协议。我相信,这个协议,也可以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监管互联网平台的范式。如果 X、Google和Meta也愿意用类似的方式接受中国政府的监管,也应该允许这些互联网平台,在中国运营。
如果中国网民可以自由的访问美国的互联网平台,所谓的中美大对账,将会是现在的十倍百倍规模。
有些朋友担心,美国的互联网平台会拉偏架,做言论审核。没错,确实会这样。但大家要知道,美国互联网平台的审核能力远远不如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中国有十几亿网民,一旦冲出去,美国互联网平台根本没有能力审核海量的中国用户和信息发布。开放后,平台审核大战开打,美国的平台完全不是对手。
今天的墙,让绝大多数中国网民无法登录美国互联网平台。实际上把全球互联网舆论战场,拱手让给了一小撮“润人”和“反贼”。就算美国的互联网平台拉偏架,那一小撮“润人反贼”,也不会是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的对手。
今天的中国,不应该怕拆墙,也不应该怕对账。小红书上的中美对账,破防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
3
TikTok在美国还能不能找到一条出路?我不知道。不过,媒体领域,市场和监管之间的博弈,是永恒存在的,最终往往能找到一条妥协的出路。
举个例子:很多年前,我做投资的时候,在媒体领域看过一个有趣的模式。
中国的出版行业,是全国有的,比如杂志社,只有国有的出版社才能出版杂志。但当时的民营风险投资,怎么去投资理论上必须是全国有的媒体行业呢。
当时的媒体行业市场化,就创造了一个新模式:内容(编辑)和经营(广告)分离。
媒体的主要收入是广告。广告公司是可以民营资本投资的。所以,就把一家媒体,比如杂志社,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全国有的杂志社,另一个是广告公司。然后这个杂志社和广告公司签一个独家、排他、长期的广告独家代理协议。广告公司再把广告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给杂志社,作为采编和内容成本,然后民营资本投资这家广告公司。
这样,这个杂志,就变成了一个全国有的内容业务,加上一个民营参股的经营广告业务。这家广告公司,就可以搞资本运作了。互联网领域的VIE,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模式创新。
苹果的云上艾珀(云上贵州的全资子公司)模式,也是一个创新。苹果把iCloud业务的品牌、技术和具体的用户数据存储运营拆开。苹果并不拥有中国用户数据,也不运营中国的iCloud。苹果把iCloud在中国的品牌授权给云上艾珀,把技术提供给云上艾珀,同时在iOS上提供一个和云上艾珀数据中心的接口。苹果中国用户使用iCloud的时候,就通过数据接口,调云上艾珀的用户数据,通过iOS界面展示给用户。
具体的iCloud运营是云上艾珀做的。苹果中国用户使用iCloud的时候,签署的用户协议不是和苹果,而是和云上艾珀的。iCloud中国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都是属于云上艾珀的。
iCloud中国业务,品牌技术,以及用户连接界面都属于苹果,用户数据属于云上艾珀。双方都相互依赖,绑定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云上艾珀没有独立生存能力,没有苹果,云上艾珀的业务就不复存在。而苹果也很难抛弃云上艾珀,毕竟用户数据在云上艾珀手里。两边都有安全感。
云上艾珀的模式,能被中国政府认可和接受。类似的思路,美国政府能认可和接受吗?
我衷心希望TikTok在美国能找到一条出路,找到一种中国政府、美国政府,TikTok本身都能接受的妥协方式。
同时,我也希望Google、Meta和X,在中国也能找到一条出路。符合中国法律和监管要求后,中国用户也可以自由访问这些互联网平台。让中美大对账,不仅仅发生在小红书;让3亿美国人,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不让那些中间商搞信息差赚差价。
如果TikTok在美国真的能找到一种解法,将会为全球化的互联网平台和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指出一条可能的道路。
今天的中美关系,没有最糟,只有更糟。这件事很难,成功概率不大。不过,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