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到增长,重新理解商家与电商平台的双赢密码
©️深响原创 · 作者|林之柏
最近一年,拼多多有些“反常识”。
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投资的风潮从规模吹向利润,很多公司都亮出了厚厚的现金。而拼多多管理层却在去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主动表态“做好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再比如过去几年的企业发展关键词“降本”,品牌们纷纷砍预算,各家平台也都在“能省则省”,反倒是拼多多,不断加大各项投入,推出各种减免,尤其在商家端,拼多多甚至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赵佳臻亲自带队,统筹平台多个团队,继续加大对商家权益保护的力度,让利给商家。
这样的做法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拼多多要在当下持续加码商家权益?从“百亿减免”“电商西进”到“新质商家扶持”,这一系列围绕商家的动作背后又是怎样的底层逻辑?
生存:把东西卖出去,把利润留下来
商家的多少与是否健康,决定着平台生态的繁荣程度。尤其拼多多在几年前就已收缩了自营业务,其当下的生态倚重毫无疑问,就是千千万万的商家。
但事实上,跟大家体感的一样,这几年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作为消费者,你可能已经发现一些电商平台上的部分商家店铺“消失”了;作为商家,你可能会感慨东西难卖,生意难做,利润都给了主播。换句话说,对很多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而言,今天的关键词先得是“生存”。
拼多多在破解商家生存难题时,遵循了“加减”思路,一是为商家减负,留出更多利润;二是制造机会,增加市场的空间。
去年9月至今,拼多多密集落地了“百亿减免”一揽子举措,先后推出了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多项退返权益,下调了先用后付服务费、商家店铺保证金以及提现门槛。这些措施直击了当下商家经营成本水涨船高的痛点。
比如从去年9月5日开始,已入驻商家店铺基础保证金从1万元大幅下调至500元,新进驻个人店铺、企业店铺初始化保证金也下调至500元;9月11日起,商家服务费退免权益升级,全部先用后付订单的技术服务费都从1%降至0.6%;9月24日起,所有发生退款的订单均可按照退款比例享受技术服务费返还。
别以为区区0.4%的降幅没什么大不了,对于很多本就成本偏高、毛利微薄且先用后付订单占比较高的农业、手工业商家来说,这可是一笔很可观的收益。
四川水果商家胡飞就算过一笔账——店铺先用后付订单占比接近一半,平台下调技术服务费率后,加上之前的资源技术费退免,每个月能省下五六万元成本,也让其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农货供应链上。
“减免”是平台的让利,是对生意利润底线的提升,而开拓更大的市场则是平台能为商家做的更有长期价值的事——更多的市场,更多的机会,更高的生意天花板。
对此,拼多多瞄准了中国电商版图里被遗忘的角落,比如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距离江浙沪、大湾区等电商产业中心距离过远且交通网络不够完善,中西部地区快递物流费用长期偏高,过去还有许多商家迫于物流压力直接放弃这部分市场。“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不发货/不包邮”这样的提示语,相信很多网友都不陌生。
对于外地商家来说,商品发不进去,相当于损失了一大片待开发的市场;对于当地商家而言,商品走不出去,连基本的存活都成问题。虽然平台一直想解开这个死结,但受限于成本、人力和客观条件,一直进展缓慢。
两年前,拼多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首创中转集运包邮模式,将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升级为包邮区。在这个模式下,商家可以将发往上述地区的包裹送至一个临近的中转集运仓,再由第三方服务商统一发货。去年9月,拼多多免除商家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商家只需将订单发送至中转仓,仓库二次发货的物流中转费全部由平台承担,进一步降低成本、刺激商家接单发货。
随后我们便看到了市场激活的各类新闻——闽南的冲锋衣在西北地区卖爆了,西藏地区的消费者竟然爱吃深圳的椰子鸡,住在拉萨的东北人实现了“南果梨自由”……需求一直在,增量市场触手可及。
作为拼多多“电商西进”计划的一部分,中转集运包邮模式的出现,解决了偏远地区卖货的核心物流难题。虽然偏远地区地广人稀、看似消费总额不高,是“不划算”的买卖,但实际上相比于“卷无可卷”的“包邮区”,那里的机会绝不算少,这一市场的打通能双向刺激商家,激发商家的热情。
这让人想到了最近段永平在浙大的分享——段永平投资拼多多之前问黄峥能挣钱吗?他说不知道,但用户成长非常快,很多人喜欢用,供应商也很开心,原来不好卖的东西卖出去了。
这或许就是电商行业的本质:平台、用户和商家共存共赢,只要商家把生意经营好了,用户用得开心了,平台的价值自然得到显现。
增长,从产业白牌到新质品牌
做生意,无非是算清楚“收入-成本=利润”的账。收入多了,成本低了,商家的利润自然也就留下来了。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更重要的便是要考虑增长的问题。从过去一年拼多多对商家的扶持激励也能看出,平台不仅仅是想让商家活下去而已,而是努力引导商家去创新、提质、做好产品,成为一个“新质品牌”。
众所周知,2024年上半年电商价格战爆发的原因不难理解,不外乎消费者购买习惯变化,同质化商品供过于求,商家短时间内很难提升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等老问题。为了争夺用户和订单,价格战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少商家无奈之下只能把资源、时间都耗在了这场战役之中。
因此,拼多多就在去年上线了针对价格战的“低价风险预警”功能,结合历史数据,在商家提交过低商品定价的时候发送弹窗提醒,提示商家做好价格风控。
不过预警功能并非万能,关键还是要解决问题的症结:为商家规划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培养高质量经营能力。在此考量下,拼多多全面启动“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投入百亿资源包,优选具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品牌,进行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风靡全网的勃肯鞋,背后其实是广东惠东县的产业商家。勃肯鞋成本高、竞争大,有当地厂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一双鞋的线上营销成本在30元左右,再加上里料、皮料、鞋底等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定价空间十分受限。尤其在140元价格带,市场竞争极为激烈。
而“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有效减轻商家在营销、运营等环节的压力——比如拼多多给新质商家提供可观的自然流量,降低商家流量采买成本,节省了流量成本的商家,就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新款式的研发和改良中,比如这个秋冬季节热卖的“深棕色加绒包脚款”。
补贴是解一时之困,内核实力的提升才是商家持久经营之道。有了产品端的竞争力,商家自然能跳出低价怪圈。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惠东县产鞋量便超过5.1亿双,预估总产值约268.3亿元,不少厂家的单月销量突破百万。
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距离惠东县1400多公里外的安徽亳州花草茶产业身上。
过去,考虑到制作、储存、物流等问题,中药材消费场景主要在线下。直到花草茶在电商平台兴起,才给当地商家打开了把中药材做成日常消费品的全新思路。拼多多的到来,提供了运营、营销上的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商家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之中,助推亳州花草茶产业发展壮大。
不少商家都表示,在拼多多上无需投流、没有扣点,商家拥有更灵活的定价空间,可以快速提高效率、打造爆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亳州花草茶企业注册数量超千家,产值规模超100亿元,产能约占全国的90%。
图源:拼多多
泉州的纸尿裤、沧州美妆刷、慈溪小家电、平度假睫毛、东海穿戴甲、六安婚纱……翻看全国电商产业版图,我们还能找到更多借力拼多多“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完成从产业白牌到新质品牌的升级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产业带。
在商业模式的分析中,经典的“波特五力模型”归纳了行业竞争存在五种基本力量:潜在新进入者、可替代的威胁、买方(顾客)议价能力、卖方(商家)议价能力和同行业竞争。拼多多的努力方向,就是引导商家重新思考自身优势是什么,议价能力点在哪里,只有想通了这些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毕竟中国电商市场实在庞大,商家也实在太多了。想要摆脱同质化桎梏,告别低质量内卷,就必须回到产品、技术、品牌这些更内核的点去改进。就像段永平所说——好赛道是不会掉进低毛利泥淖的,低毛利的都是商业模式差、产品差异化很小的产品和赛道。
解决商家的生存问题,引导商家往高质量方向竞争,终究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态。因此,拼多多对商家权益进行全方位优化,不光是有以上对正确方向的引导支持,也同时在治理生态内不良情况,解除商家后顾之忧。
比如针对售后、商家维权等问题,拼多多陆续做出了应对。在商家售后服务体系转向升级中,拼多多取消了商家售后申诉限制,全面支持商家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消费者负向体验订单等进行申诉,申诉成功后平台将对相关订单进行赔付,体现了平台为平衡商家、用户权益付出的努力,以及对健康消费的倡导。
其实,电商行业发展到今天,平台和商家面临的烦恼很多时候都是相同的。比如从白牌向新质品牌转型升级的问题,以及平台之间的差异化竞争难题。
试想一下,如果平台只是把自己摆在“货物陈列中间商”的角色,遵循传统的流量收租模式,那么平台和商家之间势必会陷入零和博弈,只能靠榨取对方利润来滋养自己。而真正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平台与商家相辅相成,共同创造更多增量。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拼多多要在商家端出台那么多措施,加强商家权益保护了。毕竟,独木不成林,唯有确保商家健康发展,平台才能获得持久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