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口,需要有巨量就业岗位被提供,否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是有史可鉴的
【本文由“银杏叶173”推荐,来自《为什么不能按照小红书对账展现的实际汇率进行国际贸易?》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Doufu
你提到就业结构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需要为全世界的生活和生产需求提供商品供给?为什么不可以选择提高工资,提高商品单价,降低工作时间,降低产量——这样也就不需要996了啊?
首先根据小红书对账我们发现即便是美国中下层日子过得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好,要打两份工养活一家的比比皆是,甚至能看到496的存在。
其次我们本质上就是国家始终强调的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14亿人口,需要提供巨量就业岗位,否则就是社会不稳定的大隐患,这是有史可鉴的。否则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扛不住高失业率带来的动荡。发达国家好歹靠着先发优势的积累和剥削发展中国家财富来养活老百姓也就是高福利社会,但近来也扛不住了,因为中国崛起了开始在高端制造业抢夺其市场份额,并且帮助亚非拉国家提高独立性减少被剥削。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可以容纳巨量就业人口。所以国家是必须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版图必须跟随经济发展阶段来扩张,否则就会陷入东南亚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印度那种状况。而且历史一再证明服务业抵御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能力低下,一旦遭到重击,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按你的想法,或者按一些人想法完全按照劳动法来,那很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会加速流出,就业机会随之减少。印度的劳动法就很严格,所以制造业就起不来。资本的德行历来如此,就是喜欢工价低,而且劳动法不健全或者执行不严格的国家,只不过中国凭借更多产业链优势和新技术赋能低端产业抵消了其他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优势,让这些资本难以完全放弃中国生产基地。中国工人的待遇已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了,可以对比下十多年前和今天的待遇福利水平。的确劳动法执行不严,但不严也只是相对而言,你真要较真维护自己权益,只要你提供证据去告一定按照劳动法标准补偿。这是当下阶段的平衡。如果再严格的话,那当下中国的诸多产业优势还能否抵消劳动力价格上涨就难说了,制造业大规模外移就难以避免。所以平衡很重要,服务业要继续发展,制造业要升级,新产业要不断涌现,产业优势要不断挖掘,强化科技赋能旧产业以期能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始终能保就业,这样待遇提高(保收入)才能无忧。换句话说中国要确保制造业高中低端都能在中国生存发展(在没有美国那样的金融霸权的情况下,强大而全面的制造业就是抵御各种危机的最强护盾,新冠疫情证明了即便是口罩这种低端制造业也是事关国家安全,德国凭借欧洲最强制造业在欧洲率先走出08年经济危机证明了服务业不能取代制造业,中国各种新技术尤其是军工科技能快速落地生产而美国越发落后的生产进度证明了技术研发不能取代制造业以及工业空心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还要确保服务业能承接住制造业挤出的人口。
那么既然拥有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就不可能低,为了产品拥有全球竞争力,价格就不能高,那规模效应就不能避免,产能也就更不可能低,因此靠内需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动则全球一半以上的生产量怎么可能自我消化。那就需要大规模海外市场,而海外市场里最富有最有购买力的就是美西方,即便今天中国看似降低了对美西方市场的依赖,但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借道了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国家间接出口。再说维持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也需要海量原材料,那也是需要外汇购买的,外汇怎么来?在人民币没能被广泛认可和美元欧元一较高下前,那就需要大量出口去挣美元欧元这些外汇。中国要拓展全球影响力,开展一带一路等全球布局,也需要巨量外汇。
怎么才能让人民币和美元欧元一较高下?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要想让自己的货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获得全球金融影响力,在之前就必须成为贸易强国(不仅是出口大国还要是进口大国,以保证海外有大量本国货币可以使用),以让自己的货币广泛流通于世界,让自家拥有世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掌握大宗商品本币定价权,握有各类金融产品交易所,在金融交易中本国货币参与度提高。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都是如此。至于过度内卷,市场经济下就是激烈竞争,政府也只能引导尽量避免恶性竞争。但不可能管死,否则竞争力不足进步就慢就会被赶超,发达国家经验是市场份额一旦丢失就很难再收回来的。所以这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只能以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多少本钱就做多大的事,实力进步了,国民待遇也才能进一步提高。其实中国当下经历的也是发达国家经历过的甚至更糟,不仅是日韩,包括老牌的美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当年英法这些国家在资本积累阶段,工人待遇相信在我们教科书里都说得很清楚了,他们开拓殖民地就开始压榨殖民地人民,即便殖民地独立了,还是通过控制经济命脉和科技领先实力来继续压榨,以此维持本国高福利社会。那我们能这么做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走帝国主义压榨亚非拉人民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