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和学术是两码事!中国近几十年的科技进步,学术界基本没贡献?

1. 2024年,是中国科技成果井喷的一年, 

无人机、机器狗、六代机……看得人目不暇接,根本停不下来。

其中,中国学者、学术界的科研人员做了多大的贡献呢?

500 

龙芯的创始人胡伟武关于中国学者,他是这么说的:

中国学者喜欢跟随美国做研究,中国学者脱离本国产业,解决不了卡脖子问题。

 

500 

中国近几十年的科技进步,主要是以航天系例如成都飞机工业和商飞、高铁系、华为系、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新能源比亚迪宁德时代、无人机大疆创新、机器人各家公司、面板京东方、各种工程机械盾构机…… 

这些都是产业界贡献的,

而以高校和中科院(里面院士云集)等所谓科研机构为代表的学术界,基本没有太大贡献。

2. 学术界吸收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学子,但许多牺牲在学阀门阀体系里,

有一种说法:

一流学子送美国,确保了美国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领先;

二流学子进大学,被学阀耽误,导致中国的基础理论研究一事无成;

三流学子进产业界。

例如华为余承东这类西北工业大学出身的,产业界很多是哈工大之类更应用学校出身的。

没有大批学术界学阀的干扰,近几十年产业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最终中国的科技进步,其实很多靠产业界来进行。 

学术界和产业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学术界只要抄袭,就可以功成名就,相互评个奖,进行吹捧就可以。 

养活了一大堆骗经费的高智商、高学历的无真正成果的懒汉。 

尤其是一些学术权威,学者,术棍,往往是很骗人的。

他们天天抱怨“怀才不遇”,99%是无才可用,类似某位院士……

有一两个无所谓,熬老头熬走。现在学校风气真的很差,不少人正是中流砥柱的位置,教书育人的身份,影响未来几代人。

而产业界必须创新,不创新你就没竞争力,抄袭你就很难有成功,倒闭是迟早的。

学术界尤其那些学者,自己不做实事,甚至自己做不了实事,还一天到晚批评别人,出来说几句,也是打一个抱不平。

一边各种贬低国内,一边做哈巴狗跟在别人身后,16年前什么屁事都干不出来,比如某些所谓的科研机构大学,对芯片半点用都没有的一堆高薪废物 

3. 对于科技实力,对于科技竞争,中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学术界普遍的感觉是我们还落后很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丘成桐这样的人认为我们不如几十年前。

听到说中国的科技实力追上了美国,98岁的何祚庥老师会从沙发上一纵而起,根根白发都竖起来。

至于中科院、高校有一堆人说中国挺多二流,看到华为这样的公司,心中的气不打一处来。其实胡伟武也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他就和他的同事有很不同的感觉,因为他出来做了产业,真正的做了龙芯这样的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和产业界是分开的,学术界主要就是抄美国,

产业界就是埋头做实事,一转眼产业界发现自己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绝大部分领域都处于领先状态,

今天对于产业界而言,你只会学习,只能抄袭,你就会被淘汰,甚至是血本无归。看看那些从美国回来的人,30年前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一转眼这些企业就渐渐衰落了,开始逐渐缘化了。

李彦宏张朝阳,90年代末回国,模仿美国公司创业刚开始挺火,但慢慢跟不上国内形势,创新不足,已经没落了。 

中国80年代的一批年轻人,甚至90年代的年轻人,开始用自己的创新,领导世界产业界的发展方向,已经到美国去攻城略地,给世界的人工智能未来,做出了太多范例。

4. 学术界还停留在抄美国的概念,跟随美国炒作,去美国发论文。

关于AI的发展,看看中国学术界的嘴脸,内心真是替他们不好意思,

毫无创新能力,毫无创造能力,只会跟着别人的概念炒,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

自己就做着相关工作,自己毫无作为,还贬低中国的AI发展。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失望,这是中国产业界普遍的情绪。

拿AI来说。之前学术界一堆所谓的学者,不相信中国人能赶上,各种贬低,哀叹,各种抱怨。

然而,产业界就实际做事就好了。

比如最近有个公司很轰动。

“深度求索”公司发布新模型DeepSeek-V3首个版本上线并同步开源,DeepSeek V3 模型的效果之好、训练成本之低,令人震惊,引起了国际轰动。

它的开发者是杭州的量化基金公司幻方量化,创始人梁文锋。

要知道,DeepSeek-V3模型的总训练成本为557.6万美元,而对齐GPT-4o和Claude 3.5 Sonnet的测试结果。

美国企业此类模型的训练动辄就是上亿美元。

“深度求索”把成本降了数十倍,技术能力却比肩顶级顶营,同时也是开源的,

这个大模型,现在被美国一些行内人士,认为是全球最优秀的开源模型。 

难怪不少美国技术员在网上问“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深度求索表示,“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那些贬低中国AI大模型,说中国人没有创新精神的人看看吧。要知道,这家公司成立才一年半。

说实话,如果我们有稳定的 7 纳米产能,并且升腾 920 的集群真的靠谱,匹配中国的电力系统,再加上deepseek,模型能力上,我们是不虚的。

500 

5.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梁文锋在与记者的对话,很有水平,我截取两段: 

“创新的成本肯定不低,过去那种拿来主义的惯性也和过去的国情有关。但现在,你看无论中国的经济体量,还是字节、腾讯这些大厂的利润,放在全球都不低。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中国根本不缺创新的人才,以及支持创新的资本,我们缺的是信心。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舆论场上呼吁要增强信心,与那些动不动要我们反思,认为中国永远也追不上的所谓人间清醒作斗争,

因为今天的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平视西方,平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寄希望于学术界。

这个世界本来是做起来难,说起来容易,学术界连说都不会说,说都说不好。还自以为讲真话。中国的学术界,如果不出几个有骨气的人,不去补一补钙,一直跟着别人,全面的落后是必然的,被社会抛弃也是大方向。

现在政府都很清醒的认识到,科技创新不能靠学术界,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大战略不能由学术界制订。

面对着卡脖子,面对着引领科技发展,整个学术界是作为很小,甚至是负面。

这种结果,整个学术界要付出代价。学术界如果一直只会抄袭,只会跟着别人发论文,只会贬低本国产业,

你们这些人还有什么生存的价值?国家凭什么给经费给你们?

6. 看看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真是一浪接一浪的成长。

字节的张一鸣、大疆的汪滔、宇树的王兴兴,

一堆的中国80后、90后站在中国复兴的的潮头,成长为世界级的顶尖创新人才。

他们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张一鸣南开、汪滔香港科技大学、王兴兴浙江理工大学、梁文锋浙大。

连去国外那些清华、北大的,有几个能达到他们的高度。

再复核梁文锋对记者说的一段话:“V2模型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前50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也许我们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

 国的学术界,必须认清严峻的形势,再这样混日子,很快就混不下去了!

学术界的很大一部分不做事的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创新的负资产、毒资产了,不知是科技科研领域,尤其是经济、法律、传媒等领域。

对负资产应该尽快处理掉,对毒资产要做无毒化处理。

经费应该多向产业界倾斜,多给做实事能出成果的企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则不要浪费那么多资源财力。

科技创新不能靠学术界,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大战略不能由学术界制订。

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寄希望于学术界。

不要被那些学阀假学者假科研给骗经费了。

钱和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文安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