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发现,国外用户使用TikTok的时间越长对中国印象越好

500

  (上图为美国用户在2024年3月对TikTok表达支持的场景)

  1)随着“特朗普2.0”即将到来,TikTok的命运再次受到各方关注。目前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在2025年1月19日这一美国国会和白宫为TikTok设定的“非卖即禁”最后期限到来后,TikTok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

  2)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罗格斯大学网络传播研究所2024年12月发布的一份有关TikTok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份报告的核心结论是:与美国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和YouTube等相比,TikTok平台更容易呈现对中国有利的内容;国外用户在TikTok上浏览的内容越多、花费的时间越长,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也就越好。

  3)此外,研究还发现,国外用户在TikTok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他们就越希望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

  4)我们到底该怎么来看待这份报告?应该说,这份研究报告的结论跟用户的个人感受还是比较一致的。很多用户反馈,相对于YouTube、X、facebook等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在TikTok上关于中国的客观、积极的内容更多。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有关中国客观、积极的内容并不是“硬新闻”,而是一些比较“软性”的内容,比如,山城重庆各种让老外惊呼的“网红打卡点”,或者是贵州崇山峻岭中各种令人惊叹的现代化大桥。在YouTube和X上还专门有一些搬运TikTok上此类视频的账号,它们把这些有关中国的“软性”内容搬到YouTube平台,往往也会收获如潮好评。

  5)究其原因,YouTube、X和facebook等美国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不可避免会受到美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对中国抱有相对更积极看法的年轻用户加入,加上很多到过中国的外国博主自发上传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相对客观、公正的内容,这些平台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到处充斥着反华内容相比,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了,但整体来说,它们仍带有很强的美国意识形态烙印。

  6)而TikTok作为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一个后起之秀,用户群体更为年轻,他们本来就对中国的印象相较于老一代更为积极,他们创作的关于中国的内容也会比老一代更为客观、更为正面。国外用户中的这种代际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有关中国的话题上,在最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狂轰滥炸并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短视频在TikTok上广为传播,打破了美国主流媒体长期以来营造的偏袒以色列的叙事垄断,不仅影响了很多美国年轻人对巴以冲突的看法,甚至还对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一些原本支持民主党的美国年轻选民,由于对拜登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不满,从而降低了他们对民主党的支持度。

  7)上述研究报告的作者当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其实想证明,国外用户使用TikTok的时间越长对中国的印象越好,这是某种“人为操纵”的结果。这真的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们不能理解的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积极的角色,国外受众,包括美西方国家的受众,对中国的看法本来就会越来越趋向于正面。

  8)上述研究报告也从侧面揭示了美国对TikTok下手的根本原因——TikTok打破了美国传统媒体对包括涉华议题在内的全球重大问题的“叙事垄断”,让美国操纵和控制全球舆论变得更加困难。

  9)正因如此,TikTok的命运,可能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还会牵扯到中美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美国心心念念想要扼杀TikTok,背后的逻辑也正是基于此。

  10)中美有关TikTok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中美对叙事主导权的争夺也远未结束。但是,不管怎么说,近年来,美西方对全球话语权的垄断、对叙事主导权的控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好,美西方一些人处心积虑编造的有关中国的“虚假叙事”已经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了;第二,社交媒体的兴起,尤其是像TikTok这样非西方社交媒体的兴起,让国外受众有机会不再经过美西方传统媒体的过滤,直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也因此变得更为积极、更为正面。所以,我们对于中国国际形象未来持续改善要坚定信心。我们中国人常说,“纸包不住火”。对于中国国际形象来说同样如此。一个不断向上、向好发展的中国,就是中国正面、积极国际形象的根本来源和最强力支撑。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