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疑惑过为什么要背古文,直到参加工作后,阅读和书写了大量文字后才有所感悟
【本文来自《为什么中国会有要求学生背文言文这种过时的教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暮雪嘉鈊
学是应该要学的,老祖宗的瑰宝,就是强硬要求背诵,觉得有点过了
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也疑惑过为什么要被古文,直到参加工作后,阅读和书写了大量文字后才有所感悟。
目前世界的语言大体上是两种,一种是字母文字,比如英语。一种是汉字。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发音不随着文字变化而变化。
汉字是可以用任何语言发音。(日语、朝鲜语、越南语是比较常见的,其实也可以用英语发音)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认识到语言的表达形式——各种语言的文章。
任何语言的文章形式都是有固定的设定,比如语法、格、性(参考拉丁语)以及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设定。
回到汉字上面来,汉字文章设定就是文言文。
当今时代,很少有学者认识到文言文是汉字固有的设定模式。因为汉字的排列组合能力太强大了,在历史的演变中,她的语法、格、性等诸多其他语言存在的设定随着汉语的演变,都消失了。因此汉语成为了一种孤例——分析语,事实上英语目前也在往分析语的道路上演变。
文言文的本意就是以文言文,用文字表述内容。
回头你的问题上来,为什么要背诵古文,且古文毫无规律。
实际上,古文并非没有规律,只是绝多大数的老师无法系统表述这种规律,这是语言学专家的课程,中学教师们可能学了,但是内容偏少,造成老师们也不大精通。
我的学识太过浅薄,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述文言文的设定,只能说,当你多读多背之后,你自然会感觉到文字里面的规律。
那么,掌握文言文对工作有帮助么?
答案是有。
有兴趣,你可以去搜下清末民国的理科教材,比如数学、物理这样的。你会发现,早期的教材都是文言文,文字高度凝练,今天我们中小学一本教材的内容,在那个时代就几页。
当今时代,我们的语言实际上越发冗长。对比1900年代的、193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90年代的文章,同样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变迁,文章所用篇幅愈发的庞大。当你是读者,你是喜欢精炼的文章,还是冗长的文章?毫无疑问,肯定是偏向前者的。而文言文的学习,就是在强化你对文字的驾御能力,让你可以用最少的文字,表述更多的内容。工作后,除非一直从事比较单一且基础的工作,不然就得写各种报告,做各种PPT,这时候对文章掌握能力就尤为关键。
很多人害怕写800字作文,或者万字论文,而我的经历是,我想要表述的东西太多了,800字或者万字论文对我而言太限制了,我总在想办法在文章短小一点,就像这个回复,稍不留神就很长了。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