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俄乌冲突,美国究竟是针对的欧洲还是俄罗斯?
战争中的孩子们
挑起俄乌冲突,美国究竟是针对的欧洲还是俄罗斯?从战争开始时对美国引发这场冲突目的到现在美国通过这场战争所获得的实际成果,好像与最初人们认知相去甚远。
战争发生之初,美国的主观愿望或许是削弱或肢解俄罗斯,而且几乎所有媒体平台都是众口一词。但两年多的战争打下来,俄罗斯不仅没有被削弱被肢解,相反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还增强了。
俄罗斯经济在2022年受到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冲突初期。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了俄的下滑。但俄罗斯经济在2023年实现了复苏,增速达到3.6%,远高于发达国家1.5%的平均增速。截至当前时间(2024年12月),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俄罗斯GDP增幅预计将达到3.9%,工业产值和加工业产值均有所增长,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这些数据显示出俄罗斯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消弱吗?肢解吗?目前看这就是一个美国式的神话。
再看看欧洲吧。
俄乌冲突爆发前,默克尔执政这十几年,德国经济突飞猛进,直接成为了欧洲经济的领头羊,火车头,而且曾经连续5年,德国是这个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的天然气,对德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两个国家之间靠天然气贸易,紧紧地携起手来,俄罗斯把大量的天然气卖给德国,解决自己财政的问题,德国从俄罗斯获得大量廉价稳定供应的天然气,德国可以保证自己没有能源危机,永远成为欧洲的经济火车头。
大家记得吧,在俄乌开打之前,默克尔下台,拜登上台之后,曾经有一度美德之间的关系差点就崩盘了。什么原因?因为德国和俄罗斯共同出资修建了北溪二号,德国希望这条管线建成之后,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的能源危机,可是美国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对北溪二号的建设横加指责,导致北溪管线总是无法竣工。就为这个问题,快下台的默克尔曾经拍了桌子,默克尔表示德国是个主权国家,凭什么美国要阻碍一个主权国家跟谁买天然气呢?那个时候拜登刚刚上台不久,他急于缓和和欧洲各国的关系,所以,拜登不制裁北溪二号了,这条管线才得以最后竣工。
正当默克尔以为大功告成,以后德国永远可以获得稳定的天然气之时,美国挑起了俄乌战争,一下子全欧洲就只能算政治账,而不再算经济账了。你再买俄罗斯天然气,就是与魔鬼的交易,你花的每一个欧元,都有可能转变成射向乌克兰的子弹。所以默克尔维系了十几年的俄德良好关系,一夜之间被打破了。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美国为了防止德国有一天会重新与俄罗斯经济联手,干脆找人把北溪管线给炸掉了。今天世人都知道这事儿是谁干的,但是德国敢怒不敢言。
所以俄乌战争的结果之一,就是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而整个欧洲由于失去了领头羊,所谓欧洲一体化再也无人问津?那个曾经为欧洲一体化上窜下跳的马克龙,再也不谈北约脑死亡,再也不提欧洲自主的事了。
欧洲经济下滑毫无疑问与美国切断俄罗斯的能源直接相关,没有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美国的能源就是再贵也得要,不然就没得用了。
美国挑起的这场战争进行了两年,欧洲、俄罗斯和美国三方究竟是谁获益、谁受损,事实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有人评论说,欧洲重新与美国站在一起是美国的一个意外收获,我不这么看。这应该是美国早就计划好的。这场冲突确实有令美国意外的部分,但不是欧洲而是俄罗斯,它没有如美国所愿,而是走向了美国愿望的反面,这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可以想到,如果没有这场冲突,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联系会越来越紧密,欧洲一体化还真是未来可期。这才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