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行业为什么凉了?
【本文来自《谁在给中国电影工业钉上棺材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转自微博@卢诗翰(节选)
国内电影行业为什么凉了?
电影院能带来短视频无法提供的体验,战狼2,流浪地球,复联3这些特效大片就是需要电影院,就是要在超级大屏幕上才有最好的体验,得买票进影院才能得到完整体验。很多观众为了更好的观影体验,宁可排队也要去有3D屏幕的影院。
其次就是电影附带的社交属性,当代城市青年约会的一个主要场景就是电影院看电影,一对情侣每周末约会一次,就是实打实的两张电影票。有一些狠人过年期间频繁相亲,一部电影甚至会看三遍。而且这属于实打实的刚需。
电影对于许多情侣来说是刚需,你很难想象一对情侣大冬天约会,不去商场看电影吃饭,跑去公园吹冷风吧?
而且情侣是不挑影片质量的,人家要的就是在电影院一起待上两小时,之后逛街吃饭。这是绝绝对对的基本盘保底盘。
比如韩庚的前任3。
评分一般宣发一般,口碑也一般,最后狂砍十几亿票房一度成为票房冠军。当时无数影评人痛心疾首,这样的烂片怎么就拿到票房冠军了呢?观众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啊!
结果后来一拉数据,前任3的年轻观众占比最高,24岁以下观众占比达到70%,大量年轻情侣撑起了票房大盘。
电影票是情侣买的,又不是你影评人买的。
特效大片保上限,一部好的大片可以卖出近百的票价,大家还要排队进影院。情侣用户保下限,只要有大量恋爱群体,那么你再烂的片也有人消费。
只是没有一个人猜到,以上两大支柱,在五年内都被推翻了。
首先是流浪地球2输满江红,绝绝对对砸自己饭碗的操作。
电影院线因为利益分成等因素有排片倾向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既然要讲利益,那你就得真正全盘的看利益。流浪地球是非常典型的特效大片,属于必须要在电影院大屏幕上才有最好体验的那类大片。这种片子,我觉得哪怕分成低几个点,电影院也得帮场子。
因为这是最能拉动观众进电影院的影片类型。假如所有电影都是这种特效大片,那电影院要笑死,什么盗版片短视频,都是为我导流。
这个道理香港导演很清楚。早年香港电影是可以和好莱坞一较高下的。好莱坞拍廊桥遗梦,香港拍甜蜜蜜,他们觉得好像也不差多少呀,我和好莱坞五五开好吧。结果好莱坞回头掏出什么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超级大片直接打爆全球票房,香港电影瞬间兵败如山倒。
为长久考量,电影院就是得要帮特效大片,只有特效大片才能拉人进电影院。
如果说刚刚这个是砸自己饭碗,那么下面的操作,就是真正刨自己祖坟级的操作了。
那就是女性主义叙事对年轻群体婚恋的影响,
这两年国产电影热衷于搞女性主义叙事,或者直白一点,打拳电影。然后带来一个结果,情侣去看电影,开开心心进影院,怒气冲冲吵架出来。
比如典型的《好东西》,情侣进去分手出来,她们还觉得把男性看破防了是好事。
咱们来分析一下线下电影的主力大盘,最优质消费者,是情侣用户没错吧
不挑情节不挑剧情,只要电影院排片人家就看
然后现在你把人家打分手了打破防了,年轻情侣要么分手,要么干脆远离电影院,然后你好奇,为什么现在用户不进电影院了?
你说有没有可能,消灭情侣,和没人看你电影,这两者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有人可能说了,那没有情侣,也有别的用户啊?
考验智商的就在这里了
情侣用户是最优质的电影用户,绝对的基本盘,因为这个群体可以起到保底作用,不管你电影多烂,只要有排片,情侣用户肯定会进影院。其他用户不论是资深观影群体还是资深网民群体你们更难忽悠。
可国内结婚率,这几年是全线下滑的。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情人节礼物消费全线崩盘,舔狗经济结束。
但很少有人留意到,电影市场其实也属于舔狗经济一环,也会被影响
很多烂片女性不会主动去看,但如果有舔狗买票,女方还是愿意进影院的。现在舔狗经济结束,这个群体必然不会继续消费。
某种意义上,电影行业打拳,比教师行业打拳还抽象,教师行业打拳是打掉自己未来饭碗。电影行业打拳是打掉现在饭碗,现在立刻马上,分手一对情侣,每个周末你就少两张电影票。简直是思配苦的典型案例。
所以电影行业凉了这个问题,真正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电影行业,非要抛掉独一无二的特效大片体验,扔掉情侣用户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