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货币理论常识:比特币或者以太币都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

这都是货币的基本理论常识,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理论上稀缺的东西不可能作为通用货币,这是必然的,因为无法适应经济扩张会导致钱荒,钱荒只会阻碍商品流通。所有人都知道商品生产越来越多,而货币总量是固定有限的,那么很显然大家都会选择尽量推迟购买,越晚你就越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最终就会扼杀正常的商品生产和交易体系,从而被别的等价物取代(比如纸币)。这在历史上早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比如中国历史上的“铜荒”,还有金本位体系的消亡等等。

所以比特币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因为其算法理论上就是总量固定的,而且现在未开发出来的已经所剩不多了,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普遍的商品交换等价物。比特币最多就是具有收藏意义,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程序生成的抽象艺术品也行,就跟炒作古董文玩字画类似。

另外,也不存在分割比特币成为交易工具。一个比特币是与一个特定区块链对应的,你可以把它的价值切割成小份,比如0.01个比特币,但是这个小份不能独立存在,不具有完整比特币的任何区块链特性,其交易凭证都属于在比特币之上开发的代币,本质都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必然要受到下面会提到的信用体系的制约。

任何理论上供应无限的东西,要成为货币就必须要有能被广泛接受的信用保障,以确保不存在伪造滥用,并保证长期有效性以及价值稳定,这种货币的价值就是信用保障的接受程度,没有信用保障而又可以无限供应的东西,价值等于零。

因此,以太币或者任何虚拟代币这种东西更加不可能成为货币。理论上它们都是可以无限供应的,那就是说根本没有人知道其供应量是否已经大幅增加,其供应算法是否已经有了大幅改善,比如某种专用芯片或特殊算法,从而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硬件和能源消耗成本,导致已经有人不透明的进行了大量囤积。如果现在有人做了这个,他完全可以不公开,躲在暗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在吸血。政府发行货币还要承担对人民的责任和义务,这种黑暗中的吸血鬼完全不承担任何责任。表面上的去中心化,理论上又可以无限供应,就等于完全没有信用保证,其价值本质就是赌场代币,绝对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

总之,无论怎么炒作,货币理论的基本常识决定了,无论有限供应的比特币,还是可以无限供应的以太币,都不可能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交易等价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