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受够了印度的“爹味”,南亚格局正在起变化

作者:陆雪

尼泊尔总理奥利7月连任后首次出访,目的地选在了中国,这引起了外国媒体,特别是印度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打破了尼泊尔总理就职后首先访问新德里的惯例。

500

尼泊尔总理奥利。(图源:路透)

上周,多家印度媒体酸溜溜地强调,奥利选择北京作为他的第一个出访地,背后原因是新德里方面没有发出正式邀请。他们普遍将此解读为尼泊尔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深化的标志,甚至不乏“亲华”标签的指责。

奥利此访从12月2日到5日,在中国停留了4天。此前总理任期中,他两度访华,但不是首访。

事实上,奥利的此次选择不仅仅是个人外交偏好,更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地区趋势:南亚国家对印度长期施加的压力感到疲惫,正在寻求更加平衡的外交路径。尤其是在印度以“老大哥”姿态对邻国进行过度干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印度的关系,并探索与中国等其他大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印度媒体这么酸,也可以理解,毕竟莫迪政府对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南亚周边国家还是投入很多心力的。执政10年来,莫迪政府在南亚积极推行“邻国优先”政策,每次履新首访都是南亚邻国,对外援助投放最多的是南亚邻国,搞互联互通建设力度最大的也是与南亚邻国。相应的,他们肯定也期待这些国家也能“印度优先”,围着印度转。

500

印度总理莫迪。(图源:欧洲通讯社)

事实却事与愿违,近几年尤其明显。印度的强硬外交姿态和对邻国内政的干预,使得不少南亚国家对其产生了不满。尼泊尔就是其中之一。

奥利在上一任总理期间就感受到了印度对尼泊尔的严格控制。2015年9月,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接壤地区的马德西人因不满新宪法举行示威,进而爆发冲突。印度以此为由对尼泊尔实施了近5个月的非正式禁运。这次禁运使尼泊尔几乎处于封锁状态,燃油、药品、生活必需品短缺,经济濒临停滞。这一事件深刻影响了尼泊尔的民众情感,不少尼泊尔人认为,这不是印度首次对尼泊尔施以类似经济制裁的手段,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也促使奥利在2016年的访华,寻求多元化的外交和经济选择。此后,尼泊尔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这自然引起了印度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奥利并非孤立的个案。在他之前,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祖上任后也是首访中国而非印度。而在今年9月斯里兰卡大选中,“有亲中倾向”的迪萨纳亚克当选总统,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地区影响力扩展的担忧。印度与孟加拉的关系也因内政问题不断恶化,孟加拉国内反对印度干预的情绪愈发强烈。今年8月,印度一直支持的孟加拉前总理哈西娜被罢免,逃到了印度。从那时起,两国的外交关系就很紧张。近日,孟加拉印度又因涉嫌虐待印度教少数民族而爆发抗议与反抗议活动,口水战有失控的危险。

500

马尔代夫总统穆伊祖今年1月访问中国。(图源:互联网)

这种局势变化并非偶然,反映了印度外交政策的深层问题。但印度做的是,与其反省自己,不如指责中国,认为这些周边国家“变心”肯定是因为中国。在他们看来,是中国近年来不断利用自身影响力“从战略上包围印度”才让它们与印度日益疏离。

但是别忘了,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理,有权根据情况独立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印度过分关注周边国家的国事访问选择,不仅反映了印度对这些国家的漠视,也体现了印度将南亚国家视为后院的“门罗主义”思维。印度总以“老大哥”自居,对邻国内政外交进行过度干预,很让人反感,从而使一些国家公开掀起“去印度化”或者“印度退出”运动。

今年8月10日,孟加拉国最大报纸《曙光日报》发表题为《停止印度的干涉:来自达卡、科伦坡、加德满都的呼吁》的文章,控诉印度对其邻国的干涉,批评印度长期通过经济胁迫、政治威胁和情报颠覆等手段干预周边国家内政,指责印度政府出于“一己私利”,在南亚范围持续制造和传播不稳定因素,抑制地区民主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还指责印度臆想存在一个由中国主导、旨在“包围印度”的多方协调计划,对南亚主权国家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进行政党合作横加干涉。该文是由来自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尼泊尔三国的五位知名学者、新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联合撰写。他们的批评反映了南亚国家普遍的情感:印度的强势与干涉,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寻求与中国等大国建立更加平等和互利的关系。

南亚地区的外交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印度的外交“老大哥”心态,以及其过度干预邻国内政的做法,正在遭遇强烈反弹。奥利访华不仅是尼泊尔外交的一次转折,也是南亚国家“去印度化”趋势的体现。这种趋势是否会进一步扩展,取决于印度是否能够真正反思并调整其对周边国家的外交策略。如果印度继续以“强权”姿态行事,恐怕会有更多的国家选择转向中国等外部大国,寻求更加自主与平衡的外交道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