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人,就是因为懒惰和不上进吗?”
来源:微博@Boya博雅女士
刚刚看两位行为经济学家的书,精准道出了“贫穷的本质”,我们给它反着来就更容易富足。“贫穷的人,就是因为懒惰和不上进吗?”
这么说吧,穷人的大脑带宽就像一条常年拥堵的单行道,汽车的尾气乌烟瘴气,暴躁的喇叭声此起彼伏,需要交警的指挥,才能解决问题;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他们不得不用拥堵的带宽去处理各种麻烦事儿,那儿有问题,这儿也有问题,那里又出了问题,穷人就像是消防员,每天都要到处救火。可以说,穷人随时处在决策的状态中,这让他们看起来没那么聪明,大部分时候会做出短视的选择。
而富人的带宽就像凌晨4点的马路,一旦需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一路畅行无阻。
一个人一旦陷入贫穷,大脑处理问题的有效带宽便会变窄。穷人的心智带宽有限。
一个人的带宽是有限的,带宽就是心智资源的容量,带宽让我们能够运用已知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带宽不够时,便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控力。
所以穷人不是真的笨,而是因为带宽被其他琐事占据了,所以没办法高速运转,做出正确的判断。
做决策的时候,穷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所以相对而言,比其他人更加需要那些让人减轻烦恼的工具像电视、手机、垃圾食品和游戏机。所以,很多上班族,一回到家就躺沙发上刷抖音、玩游戏,放纵自己。”
我的读后感:
一个特别担心回家赶不上公交车的员工,是很可能忽略老板的问话和文件上明显的错别字的。资源稀缺导致大脑注意力剥夺,有效带宽变窄。我之前说过不止一次,很多底层家庭和底层小地方的生活环境太差,这些东西会过度消耗人们的日常能量和好心情。
底层家庭的人们因为稀缺心态往往把钱看的太重,不太注重生活质量,因为价值感有些扭曲,导致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都会很琐碎和不方便,秩序感和稳定性比较差。没有天然气、没有自来水、没有集中供暖、也没有私人厕所……简单的打水、洗脸、刷牙、做饭、出门都需要很繁琐的步骤才能完成,还没开始搞钱,心力就消耗光了。
而且底层小地方的基建是和大城市没办法比的,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十八线小镇,深有体会。昏暗的路灯、坑坑洼洼的马路、尘土飞扬的空气、乱七八糟的行车路线、随处看见的垃圾、经常处于危险中的车胎……各种不方便明显消耗了普通人大脑的带宽,日常经常有争吵甚至打架发生。现在看来摆脱贫穷、变富有的第一个重要的助力,就是稳定便利的生活环境,减少琐碎,节约带宽。把注意力集中在搞钱而不是烧水、洗脸、做饭、上厕所、担心轮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