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急于与红军合作,其实不难理解
【本文由“天涯老唐”推荐,来自《王立华:西安事变前,毛泽东是怎么统战张学良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谈理想和主义,张学良头一个看重的是中共领导人民、指挥军队的强大能力,在家仇与国恨中,他满脑子想的无非都是如何战胜日军。有很多人说,东北军可堪与鼎盛时的侵华日军一战,好像东北军拼了,日军侵华的气焰就掉下去一半,抗战就胜了一半。
可从东北军与红军交手的过程和结果看,该部队在战场上显得有勇无谋、顾此失彼。尤其是中层军官(哪怕是其中最出色的)的战场指挥能力,都是急需加强训练与提升的,也就是整个东北军都是一支需要政治强化、专业整编、革命改造后才可能发挥作战潜力的地方武装部队。而日军,即使是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打击了其辎重部队,战后都被101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总结,感觉遇到了红军有史以来的最强对手。
不客气地说,扣除武器装备补给上的劣势,即使以少敌多,当时红军的战场指挥能力以及战斗素质是大大超过国内其他军队(包括蒋集团最核心最精锐的部分)的,更遑论精神意志。中共领导层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红军基层部队的英勇顽强与机智果敢,当得起张学良的这份夸赞。——而在红军最出色指挥员眼里,都认为战力强大的日军,以当时的东北军的能力水平而言,恐怕只能是虎口送肉了,那他们作为非常宝贵的抗战坚持期的实体力量而言,那的确是非常重大的损失。
所以不难理解,张学良为何急于与红军合作——因为他仅从军事角度判断,抗战不可能速胜,而真正能与日军坚持作战的,必定是红军或红军方式组建的国内统一领导下的武装。而没有红军的革命精神与作战能力,加上当时国内割据的现状,则抗战的结果就真的殊难预料。以张学良的视角看来,即使战争在未来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只要有红军这种力量存在,中国就不会亡,根本原因是这支军队打不散,打不垮,有着底层人民的广泛支持,这恐怕是重点中的重点。国内其他武装并非不堪一战,但在被逐个击破后,恐怕投降主义的气焰会迅速抬头,这对于中国抗战的形势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所以他必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统一国内抗日力量,二是削弱投降主义思潮,三是普及红军战法。这三个目的,通过张杨西安事变、张本人舍身赴义、爱国青年投奔延安,最后都算实现了。
事实上,西安事变后,红军和延安宝塔确实成为全国抗战的一面革命旗帜,包括东北军、西北军在内的大量军民投奔红军旗下(包括那些当初在西安乃至更多地方请愿抗战的学生),这也是中共在的绝对数字层面的武装力量速增的开始。张学良为了抗日救亡而对红军的大力宣传,为统一战线而放弃一切以身质蒋,可以说确实功不可没。
也就是说,没有张学良亲眼所见的红军逆天战力,他无法看到抗日胜利的真正希望;而没有张学良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红军也缺少一位在国内声量最大的宣传员,他实际上是当时国内绝对数字上第二大武装力量的领袖,被称为副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