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会是什么样?

根据人口统计资料,“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出生人口数量略有增加,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18年出生人口减少至1523万,2019年为1465万,2020年进一步降至1200万,直至2021年下降到1062万。”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2024年新出生人口预测为882万。按照目前中国青少年教育体系现状模式即8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将会考入各类大学的情况,2017年及以后出生的新增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于十八年以后也就是2035年开始上大学,这就意味着自2035年开始大学入学人数将会持续减少,从数据来看,这种数量减少的规模和速度将是非常显著的。这很可能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各类大学将会合并或者撤销,现有大学的教职工规模也将因为学生市场需求显著减少而明显下降。实际上,即便没有人口减少因素的影响,文科需求减少和理工科学科需求增加的学科调整因素也会对现有大学教师队伍的学科从业结构进行深刻调整,相当一部分文科教师岗位将会因没有需求而废置。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因为平台技术的深化与普及,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技术的供应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个显著的案例就是所谓的哔站大学,很多在某一专业课程方面学有所成或者有独特领悟以及独特高效学习方法的青年人开设的开放式教学课程非常火爆,事实上很多在校大学生线下学习在校课程的同时也会在哔站上找同类课程进行线上学习,往往后者对其完成学习目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哔站上一些重点大学专门编写和讲授一些所谓国家精品课程的中老年教授却因为教学方式陈旧和缺乏新意而少有人问津。哔站大学实际上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改造现有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可能模式,特别是在一些不需要动手的文科类专业上,也许不需要把年轻学生集中在每一个地方的学校里面花4年以上的时间进行专门学习——现有的大学模式在管理、人力等资源消耗以及风险方面的成本很高,也许适应未来的大学即便和现在的形式一样,学制也至少要缩短一半,人们自身的高水平进修可能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平台通过各种有趣、高效、及时满足需求的哔站大学式的互相学习就可以做到了。在注重解决问题效果的未来社会,大学文凭的差异性及其作为学识及能力标志的作用的重要程度也将明显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大学里1970年代生人的教职工们可能在10年左右将会全身而退——退休政策决定了不退也得退——教师作为这些人的最后职业意义上的全身而退,而现在45岁以下的教职工特别是文科专业教职工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左右面临着转岗分流再择业的问题,近些年来高等院校普遍进行的各种人才库建设某种意义上是在为未来这种已经可预见的大转变做准备,但未来如何发挥作用可能现在还看不出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