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命悬一线,中国天宫或成最后希望

500

近期,国际空间站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其状况引发了全球关注。

500

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于 2019 年首次被发现,至今已持续 5 年,且从 2024 年开始,漏气速度出现暂时性加快。据美国航天局 10 月底发布的报告,目前国际空间站存在 4 处裂缝以及 50 处 “令人担忧的隐患”,每天有超过正常标准 2-2.5 磅(约合 0.9-1.1 千克)的空气泄漏。即使俄罗斯宇航员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每天的空气泄漏量也仅减少了约 1/3,仍未停止。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 1998 年,最初设计的使用年限是 15 年,如今已超期服役了近 10 年,部分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显超过了原先的设计期限。美国航天局的报告显示,国际空间站上有 588 个部件超期服役,这导致其维护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各种故障和隐患也随之而来。

国际空间站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导,联合日本、加拿大、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等 16 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然而,近年来美俄关系恶化,尤其是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上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和问题,如对漏气原因和补救措施存在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空间站的维护和管理效率。

由于漏气等问题的存在,国际空间站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员甚至担心出现灾难性故障,已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载人 “龙” 飞船增加临时座椅,以备紧急撤离之需。此外,国际空间站还面临着被微流星和太空垃圾击中的风险,目前其美国部分虽已增加了防护罩,但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500

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据估算仅耗资约 85 亿美元,而国际空间站的总费用则高达 1600 亿美元左右。在运营成本方面,由于采用了电推进等新技术,天宫空间站每年只需发射一次货运飞船,而国际空间站每年则需要发射四次左右的货运飞船来维持轨道高度,这大大降低了天宫空间站的运营费用。

中国天宫空间站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如积木式构型、大型空间机械臂、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柔性太阳翼、霍尔电推进发动机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空间站的效能和可靠性,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维护难度。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发并建成的,作为一个单一的国家项目,在管理和协调上更加简单高效,无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复杂的沟通和协商,能够更加快速地做出决策和应对各种问题。

中国天宫空间站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欢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参与到空间站的科研任务中,共享资源和成果。通过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推动的空间站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启动了 100 多个科研项目,为全球航天科研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

国际空间站的困境警示着我们太空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崛起则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未来的太空征程中,天宫空间站有望承载起更多的使命与期待,成为人类迈向更深宇宙、探索更多未知的关键依托,引领人类在宇宙的广袤星空中续写辉煌篇章。

500

“关注人类迈向太空的每一步”

获取更多资讯

请关注“太空小蚂蜂”公众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