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偏远县乡提拔大专定向生当副科级干部,戳到了谁的肺管子?

最近有家媒体在网上发了一个新闻故事:《六问大专学历女干部被提拔副科》。

说的是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有3名九五后年轻女干部拟提名乡镇人大副职,也就是副科级干部。但她们的学历都只是在职大专学历。

该媒体提出六大质疑:

拟提拔副科的依据是什么?

选拔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

考试之前是否有公告?

选拔考试是临时的还是定期的?

三人的工作能力优秀体现在哪里?

​三人的考试成绩、工作贡献、口碑等更详细情况能否公开说明?

“六大质疑”还是“八大质疑”,这其实不重要,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想凑出多少个质疑都可以。

看新闻标题,媒体怀疑有猫腻大概基于几个出发点:学历低,年纪小,女性。

从普通公众视角来看,第一时间的感觉是媒体的质疑有理,义正词严,是个有监督能力的好媒体。

但往深了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吗?

学历低,年纪小,女性,这样的人被提拔成副科级干部,就一定存在猫腻吗?媒体有调查过吗?媒体掌握了猫腻的证据吗?

我们来看一看当地的环境。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3名九五后年轻女干部拟提名乡镇人大副职。说白了,这就是个偏远乡镇,和绝大多数我们中国的偏远乡镇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人口极度老龄化,人口空心化,人口净流出。

偏远乡镇,资源少,发展潜力低,待遇差。高学历人才不愿意来,本地人才又都往大城市跑,这样的偏远乡镇,要怎么吸引人才,怎么发展?

500

为了处理这样的矛盾,我们国家现阶段采用的是“三定向”“五方面人员”的选拔方式。

媒体质疑的这3名九五后年轻女干部,都是定向生,在乡镇工作8年,考取了大专学历。符合“五方面人员”的选拔考试条件。

工作资历上、程序上、个人上进努力程度,都不存在问题。

在一线城市,30不到的年纪,要提拔副科,学历总得一流大学的硕士以上,但这样的要求符合,偏远乡镇能做得到吗?

真要有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在偏远乡镇当副科,恐怕又有媒体会质疑,“如此用人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我们国内内卷成这样是不是太残酷了?”

对于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不光是政府机构有定向、医生、教师,考大学的时候也是一样有定向的。分数低一点、学历低一点,这样的优惠条件,换取优秀人才去偏远地区工作生活。避免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偏远地区资源过度贫瘠。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按理来说,媒体应该是很了解体制内现状和运行规则的,用“学历低,年纪小,女性”这三个理由,来质疑偏远乡镇的干部选拔机制,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媒体如果有真凭实据,证明这三名年轻女干部的选拔有猫腻,那么就应该明确地把自己手中的证据呈现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明明一切都合规,却用一些特定的词汇,来搞春秋笔法,故意引导网民质疑。

如果用阴谋论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那我们社会哪还有安宁的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六问”“八问”“一百问”。

现在事情闹大了,当地也需要出来回应一下,否则舆论的节奏就完全被人家带着跑了。我们不反对舆论监督,恰恰相反,媒体完全可以监督,我们也欢迎媒体监督,但是你既然以监督者自居,尤其是对公的时候,那就请麻烦拿出证据来,而不是仅仅因为年龄或者学历问题就横加质疑。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