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真的不能只是谋生:也论嵌入与脱嵌

500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中国孩子、航海、独角兽‍‍‍‍‍‍‍‍‍

最近,看了许知远采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林小英教授的访谈视频,很有感想。基础教育这个话题,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生命话题,更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话题。

说到这里,你一定感觉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也太大了。的确如此,因为家里有孩子,关心一下也是正常的,不关心倒是有点不正常。

我们如今的社会其实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当年韩愈提出的三个问题:如何传道、授业、解惑?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三观话题: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道”指向的是世界观,如何看世界?“授业”指向的是价值观,我应该做什么?“解惑”指向的是人生观,我应该怎么做?

一个正常社会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相信凡是家长都是想了解的。

林小英教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基础性,它无法变成一个科目,也很难用分数衡量。人一生真的不能只是谋生啊!现在很多人丢掉手机就不会玩耍了,而艺术的创造力往往发源于此。另一个是为整个人生做预备,但现在逐渐收窄成只为升学做准备。我们其实有很大的空间来调整,但改变这个正在运转的巨大机器是很难的,我们先看个体要怎么做,我觉得,不要过度嵌入,要脱嵌。

500

首先说说该不该嵌入。

一个嵌入,一个脱嵌,恰恰是两种价值观,前者是主流价值观,后者是非主流价值观。

这有点像商业上的红海和蓝海,你可以选择去红海,那你面临的将是止不住的水深火热,止不住的内卷一生;

你也可以选择去蓝海,那你面临的将是止不住的孤独清凉,止不住的自由一生。

你不能“既要也要还要”,人类没有完美终极的选择,只有适合你的选择;因为你的任何选择都有两难,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充满不甘和遗憾的。

到底我们该去红海还是去蓝海呢?不同家庭的孩子选择差别很大,认清自己的家庭,才是我们做好选择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虽然我们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的确还是很无奈,很无助,很无力;因为世俗的力量太强大,太猛烈,这是所有当下人的常态。

每个人都在说如今的教育太功利,但是每个人都带着功利的眼镜去看别人。

让金钱为上的思想掌控时,什么思维意识都向这方面发展,独立的个体意识就不会出现,只能是随波逐流,为生存为所谓的跨阶层而奔赴。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力量,能逃离者了了。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既残酷又现实——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谁有义务为你的人生负责,包括国家、社会、学校,甚至包括你的亲人。

别人对你好,是因为他们愿意,而不是因为你觉得你应该被善待;别人尊重你,是因为他们有修养,会本能地尊重别人,包括弱者,而不是因为你觉得你应该被尊重。

想明白了这一点,人生的困惑自然就能迎刃而解。既然只能选择嵌入,那就要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因为这条路,虽然艰难一些,总归是有人陪伴的。这恰恰就是我们人生的认知根基。敢于直面这种岁月的残酷,才会更加感恩和珍惜那些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人。

所谓嵌入的价值观对于很多人来说,把读好书考上好大学,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这个没问题;只是当你能力不够的时候,这并不是唯一的人生出路,你更不能太执着。

每个人自己心里要明白,不能因为这些就来否定主流价值观,自古以来可不是白存在的。我们作为家长要明白,把这个当成孩子的唯一出路,把这个当成爱不爱孩子的唯一标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孩子进入高三把高考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这也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作为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把每年都作为孩子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种妄想和妄念了。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得学会利弊取舍,你得懂得松弛有度,你得懂得轻重缓急。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在谈论教育的金钱驱动和升学率,这一定是无法逃避的问题。你想想,我们送孩子去学校读书不就是冲着学校历年升学率去的吗?如果一个学校不去抓教学质量不去搞升学,你愿意送孩子去吗?教育部门把升学率作为奖励一个学校的标准这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你作为家长过于执着这些,那就有问题了。

孔子说,那就是“过犹不及”。

从大局来看,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是必须的,但是这个主流价值观肯定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多元化的社会,你可以选择走非主流价值观的道路。这条道路你适不适合你要明白,你要不要脱离这条道路,这些你都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只不过太多的人,没有这个勇气脱离拥挤和内卷的嵌入式人生道路。

孩子的成长其实并不难,家长的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你要相信因果规律;你要清楚自家孩子的特点、优势和劣势;你要明白自家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并不是父母规划的好孩子,结局就是完美的。努力是为了朝着目标前进而不留遗憾,选择是为了接纳结果而不执着。

现代的中国是从一个古代农耕文明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念还是有其根源所在的。宋真宗赵恒有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自古以来,中国人读书都有成为“人上人”的观念。当然古人读书,“人上人”的内涵还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现代的人读了那么多书,掌握这么多信息,精神层面反倒越来越贫瘠,越来越单一。

我们知道,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简短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皆是我们的学校,都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东西。你看孔子不是常说向天学习,自强不息吗?向地学习,厚德载物吗?向万物学习,生机勃勃吗?

再想想,绝大多数的父母能一直供养孩子上学就很不容易了,谈何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呢?相对而言,有能力,见识多,思维多元化,包容性强的父母,他们能给予孩子很多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保留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

一个家庭养育一个孩子,从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谁都想随心所欲地活着,谈何容易啊?有人说,如今的社会,似乎除了钱,别的还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虽然有些绝对残酷,似乎也有当下的道理。

500

500

再说说该不该脱嵌。

“脱嵌”是个很妙的词。大路条条通罗马是常识,一叶障目是日常。很多学生埋头苦读就是为了一个目标高分,其他什么事情真的都没时间精力去做;

考完后只给你几天时间选择专业,然后对这些专业几乎一无所知;上了大学一下突然就没有了目标,宿舍的人都沉浸在玩游戏中,考试能过就好。这是当下很多大学生的日常状态。

“脱嵌”是一个很大的人生课题,你需要为自己负责,你需要为自己寻找人生出路,你需要强大,你需要了解这套社会运作体系。当你既了解这套体系又强大的时候,“脱嵌”已经不是问题,那个时候你不是“脱嵌”而是游刃有余。

“脱嵌”需要的是和社会评价体系对抗的能力,要么自己成长为一个足够强大的个体,要么需要背后有一棵参天大树。这两种人那可都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最重要的是在道德上、思想上具有解放人心的作用。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这句话虽然很残酷但也是现状。

曾经读到一个段子,说得很好笑,很真实,也很无奈:

上幼儿园后,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后,把童年弄丢了;上初中后,把快乐弄丢了;上高中后,把思想弄丢了;上大学后,把追求弄丢了;毕业后,把专业弄丢了;工作后,把锋芒弄丢了;恋爱后,把理智弄丢了;按揭后,把下半生弄丢了;结婚后,把激情弄丢了;经商后,把底线弄丢了;出国后,把祖宗弄丢了;微博微信后,把隐私弄丢了。

“脱嵌”对现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大的考验。这一代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和习惯在根基上是不稳的,而且还做了很多的无效和无用功,从而导致越来越远离了正常的教育规律。

教育最大的功用是要启蒙孩子明白生命的有限性!人的一生中除了谋生,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如果你的生活中,能不直接为谋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会感到越幸福;反之,你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谋生,那便是一种苦役!

如今的社会,有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看到问题后选择沉默的则是大多数人。虽然大家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做起事来一个个的沉默寡言,似乎每个人都在心里暗想:还是等下一代人来改变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难道这就是我们无所逃的人生定数吗?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既然知道人生就是“玩游戏”,那我们的成长、学习、工作、婚姻、生死为什么不能“脱嵌”出来呢?

“让自己内嵌于这个世界与他人广泛共鸣,又让自己脱嵌于这个世界与自我独立相伴,这大概是我们此生的进退应对之道。”

脱嵌,是脱离社会中隐形的某种安排、某种嵌入的现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我们总是喜欢说“面对现实,心存美好”,但到了行动时,我们都成了言语的巨人,行动上的小矮人。

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是必须的,对提高国人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研究生阶段应该只适合一部分走高精尖路线的人,而且很多岗位根本不需要研究生学历,本科生完全能够胜任,反而更有活力。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多花三年的时间混一个研究生学历,然后用人单位在面对众多简历的时候,只能用学历这个最快速的方式来进行第一步筛选。这个恶性循环是现实存在,这才是很致命的存在。

教育最大的谎言就是你考不上大学就完蛋了。大学不过是生命探索的过程,没必要把它看得多么重要,只要找到自己的热爱,持续的努力和学习,你就会实现自我价值,这即是生命的意义。

500

500

最后说说该怎么选择。

嵌入,还是脱嵌,这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怎么选择你都会有不甘。你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将令你们沮丧,因为世俗的力量非常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

当下的社会,单纯讨论教育是没有意义的,说到底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重大改变是需要天时、地利与人的认知。作为个人在洪流中要有反思,有挣扎,有争取,有叛逆,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

现实永远是做筛选的,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要先提升自己的内核。因为现阶段绝大多数人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为了生计,即便知道什么是对的,也逃不掉被驱动被定价的命运。

当你厌倦了嵌入的价值观时,脱嵌的价值观也可能会让你更加痛苦,更加无奈。因为所有人都在这套体系里争先恐后,你不参与你就是那个异类,整个社会都会排挤你,因为大部分人的内心,既贪婪又弱小。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意识到这一点,学校能给你的就这么点儿。更多的时间要留给自己,活在当下,不断发展出终身受用的人格。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去过一个卷的人生,人生的一大块蛋糕就没有了。学生决定不了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长可以,取决于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到多大的力度;简言之,就是要有多种选择,而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这个资源的,只能按部就班地被社会同化。

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聪明,但父母不能不开明;校风不一定适合孩子,但家风一定适合孩子,小心把孩子养废。生命不只是来赚钱享受物质财富,还要有超越物质的精神财富;如果孩子的心性越来越萎靡不振,那财富对我们又有何用;如果孩子学习不优秀,那我们要找到属于他自己优秀的那扇窗,让光照进来,让他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整个社会正在陷入极端功利主义的价值体系,对“人”“人生”“生活”“幸福”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全靠金钱、物质、权力、地位来衡量,成功和幸福的人生都依靠这些东西来标榜,完全向外求,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有人说,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称之为有限游戏,一种称之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脱嵌”不仅仅在教育,也在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需要我们找回自己,脱离无意识的随波,拿回属于自己的控制权。

当最终回顾一生时,会不留遗憾地对自己说,我勇敢地活出了我自己,以终为始,方得始终。

人和动物都有嘴巴,但只有人会说话。人类之所以有语言,而它的功能就是唤醒处在黑暗当中的灵魂,让灵魂见光,只有光能驱散黑暗,只有真光才能驱除愚昧和奴役。

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活出自己的一生需要一点智慧,去看清洪流里偶尔浮现的坚硬真相,还需要一点勇气,迈出走向看似无人的旷野的第一步。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牢笼,是人的思维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是从母体降临人间,一次是让思想冲破牢笼,而后者才是人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

无论我们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从我做起,才是唯一的出路。一个个体没有办法改变教育的方向,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站在一起,与孩子的未来在一起,与孩子的生命在一起。

 /// END ///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