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班对非升即走对严格任务量考核的备案制是实行不下去的,既要又要,不符合惯例

【本文来自《多所高校通知大学教师将实行“坐班制”,将产生哪些利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699057501168
  • 我们是为你们着想,你看不明白?就是早九晚五坐班对你们来说太辛苦了,所以辞职别干了对身体不好,大学老师轻不轻松你们自己明白,现在哪个行业轻松?赚钱都没有轻松的,同样的博士的医生是几点到岗几点下班?其它行业包括公务员,早九晚五都是标配。还有不想辞职那就按学校规定逼逼赖赖个灯!

不一定早九晚五,但也许午一早六。我听到的时候也是震惊的,他说他上午都不起,因为白天各种各样的事,唯有晚上才有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里。他说他不敢不投入,学院压得越来越紧。他们学院之前说行政少,学校人事的提议是让科研靠后的老师转。

高校教师有轻松的,早年端上铁饭碗现在还没改的,从吹年薪制非升即走的风之后高校就是越来越压力的地。对教研岗,现在的普遍做法是没有坐班,但要成果,成果不达标就走人。早年端上铁饭碗现在在改的地,老教师都开始说还是行政好了。高校行政也坐班,但只要安排的事完了没出大错就成。研究有乐趣,但卷智力卷新意,你要写过学位论文就知道啥论文上来就是讲创新讲贡献,复制循规蹈矩是难以有能被认可的成果的。没人会告诉你做什么可以让你做完就完成任务:有有意义的想法人自己就做了。做科研的人得卷脑子还要面对自己卷出来的东西不被认可的风险,后者在科研中并不少见。自我压榨一定程度的疯狂不规律对研究者来说可算是寻常。

为什么教研岗没被要求朝九晚五?因为实质是任务制,一年多少科研分多少教学分,聘期至少完成多少任务。任务制不严格规定坐班时间很少见吗?

为什么不辞职?至少其中一部分人,他们想追求知识想更多地了解世界。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不可能真做到闻道,每了解到未知的知识确定世间某种的规律都可能是快乐。当论文带着署名刊出,虽然著作权不一定属于自己,可能在人类知识库中留下一点点足迹也是满足。这是理想的,还有现实的,沉没成本。其实,高校教师在自己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中很多时候是薪水最低的,如果他们有硕士经历的话。别人在了解行业积累人脉和资本的时候他们在学理论和专业学术研究的范式,对很多专业这些和行业应用是有显著差异的。他们的智力水平也许能让他们最后在象牙塔之外找到立足之地,但转换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各种成本,尤其对拖家带口的人而言,并不简单。事实,在这种大环境下,确实有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但放弃自己曾经的青春理想,总不是首选。

坐班对非升即走对严格任务量考核的备案制是实行不下去的。既要又要,不符合惯例,想这么折腾的人并不能给出足够高的诱惑,对多数领导也没有必要制造这样的矛盾:反正完不成你滚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