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已经衰弱成“中量级”的空军,F-35就是典型代表
总体而言,冷战结束后美国空军打造的是一种“中量级”的军力结构,比较适合对付像伊拉克、南联盟这样的没有多少工业实力的地区型中等国家。但是这种结构对于反恐战争这样的低端任务而言却又显得过于复杂,代价过高;而在和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大国的高端冲突中却又能力不足。F-35战斗机就是“中量级”能力的典型代表。这种短程、多用途战斗机用于低端冲突太精密、造价过高,但在高端冲突中航程、载弹量、隐形能力又都不足。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中加油,F-35的有限航程不仅使它无法参与西太平洋的陆基作战,而且自身难保。如果把F-35部署于新兴大国大多数反介入系统覆盖范围之外,则美国空军的空中加油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F-35战斗机部队的需要。如果近距离前沿部署F-35战斗机,那就意味着他们将受到敌人反介入/区域拒止复合体的严重威胁。
更糟糕的是,F-35的内部弹仓仅能挂载区区2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限制了其在复杂电磁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无法对抗敌军载弹量强大的先进战斗机的进攻(F-22也具有同样问题,只不过比F-35稍好)。而且F-35还缺少多角度的隐形能力,导致其难以在全方位的高威胁作战环境中生存。F-35为了同时满足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需要,不得不在许多性能上进行痛苦的取舍,结果顾此失彼,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成了四不像。尤其是为了照顾陆战队的垂直起降型的要求,F-35战斗机不得不采用单发设计,而且机身短粗,导致机内空间极为紧张,超音速飞行阻力极大,近距格斗能力更是受到严重影响(相比中国的歼-20战斗机就完全避开了这些缺陷,超音速飞行阻力是世界现役隐形战斗机中最低的)。
但是,由于美国已在F-35上投入了太多的金钱和资源,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武器计划,不管空军对这种“低档”飞机有多么不满,该项目都不可能被取消。美国防部内就有人说:“F-35计划太大,失败不起!”所以笔者认为美国当初研制F-35系列战斗机的真正主要目的可能并不是从实战角度考虑,而是更多地从摧毁和削弱欧洲盟国的军事航空工业的角度考量的——因为这种中型主力战斗机是一种多国出资合作的国际战斗机,将来是要大量出口的,美国的主要盟友必然也是要大量装备的,对于欧洲工业国而言,如果他们选择了这种主力机型,那么很明显的一个后果就是不太有可能再独立研制另一种隐形战斗机,有限的国力是承受不起的,最终本国的战斗机工业就必然萎缩,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很可能被解散,从而就再也无法和美国竞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