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过后,干部躺平,单位工作积极性下降,是否为基层普遍现象?
大多乡镇,一年下来,招待费用肯定超标。超支怎么办?党委秘书想办法解决,主要办法就是走食堂冲账,无非是正常伙食吃了一头猪,发票开两头猪。
结果被明察秋毫的巡察组发现了,处分。
D书记说虽然是前任主政时的事情,但是在巡察组报告出来前,他还是专门和巡察组沟通过,也找过县里领导,汇报协调。最后的结果,副镇长本来要严重警告,降格给了一个警告;现宣传委员,时任党委秘书,警告处分。
两位被处理的同志一肚子委屈,他们觉得个人没有从中谋利,都是为了工作,结果巡察组不考虑先上车后买票的特殊历史情况,不考虑招待费用超标是乡镇基层共性问题,非要给处分,不服。
D书记感慨,巡察过后,现在再安排啥工作,两位同志都没有积极性了。其他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中层干部,也都有了得过且过的躺平心理。
D书记发出四连问:巡察组为啥不能实事求是一点呢?为啥不能历史问题历史看待呢?说好的为担当者担当呢?说好的容错纠错机制呢?
老白插话道,巡察是个好制度,有利于防微杜渐,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好经被歪嘴和尚念坏了,也不可避免,不可一概而论。
另一位老同事,现为某局纪检组长,带着洞察一切的表情,说老D这个你都不懂啊?现在巡察组都有KPI考核,处分人越多成绩越大,如果揪出几个贪腐分子,办一两个大案子,组长提拔时肯定优先,处理人越多提拔越快,懂不?
D书记长叹一声,这样下去,基层单位谁还干工作啊?干多错多,洗碗多碎碗多,不洗碗的永远不会摔碎碗。年底找个清闲单位进城算,不操这些闲心。
听闻至此,老白紧忙端起酒杯,打断D书记:喝酒喝酒,喝完抓紧回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