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轶可,终于把自己作凉了
嗨,大家好,我是乔。
今天和大家聊聊最近很扑的曾轶可。
其实比起是非对错,我倒是觉得明星心态更值得探讨。
网络时代,“红”不再是一件难事,
搞个噱头,整个话题,
热搜可能分分钟就有你。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明星”这两个字。
流量不仅意味着话语权,也意味着责任。
别人能做的事儿,你不能随便做。
别人能说的话,你不能随便说。
明星,本来就是好惨一群人。
看不懂这一点,素人更适合你。
这两天曾轶可频上热搜,起因是她回国过边检的时候,觉得自己遇到不公平待遇,发微博控诉边检人员“凶神恶煞”、“私用职权”。
据说,这段文字被编辑过,原文中曾表示要骂人全家,情绪十分激动。并发九宫格照片,把工作人员的警号发在了微博上。
果然,边检人员很快被人肉,但结论是,这是一名人品过硬,拾金不昧的好警察。
还不等粉丝们出来打抱不平,帮偶像“维权”,北京边检的通报就下来了。
明确指出曾轶可因为不配合民警安检,还爆粗口才被带离通道进行教育。
至此,大家应该清楚,曾轶可犯的错误很严重。不是简单道歉就能消除所有负面影响。所以才会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眼见着局势崩盘,曾轶可赶紧公开道歉,说自己错了。
本以为事件就此了结,没想到小号又开始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没有不配合边检。
很快,热搜就被撤了。
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最终以曾轶可扑街收场,活动受阻,商演被撤,我猜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一次所谓的“公开投诉”会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整个事件,孰是孰非,我们不得而知,八成以后也不会知道。
但曾轶可在这场闹剧里,犯的最大的错,根本不是配合不配合边检。
而是她没明白一个道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公众人物,你不仅没有特权,还得比别人更加谨言慎行,小不忍,就得滚。
“公众人物,没资格崩溃”
有人说,明星也是人,他们也有坏情绪。
此话不假,但是,一切的过失都归咎于“情绪化”,这样的解释不能服众。
有些事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可辩解。
国家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他们的工作也被群众们监督。有任何问题,或是对这位边检人员有所不满,都要合理合法地维权,走程序,理性对待。
不能因为你不开心就能为所欲为,使用“网络暴力”这种处理方式,违法不说还很招黑。
而且这不是她第一次“放大招”了。
曾经,曾轶可还挂过一个快递小哥:
投诉的思路是对的,但是爆出快递小哥的个人信息,性质就变了。
有人指出这样不妥,她就号召粉丝骂人。
当年,曾轶可刚出道,虽说高晓松一直力挺她的原创音乐,但很多人对她的个人艺术风格欣赏不来,“绵羊音”一度被人恶搞模仿,也算是很早一批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领教过网络暴力的威力,更不该把它当武器去伤害别人。
在超女比赛结束后,曾轶可沉寂了很久,她专注于音乐,出原创专辑,有翻红的苗头,却又闹出这风波。
暂定工作,退出音乐节……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公众人物没资格崩溃,大家会喜欢你的才华,却没人原谅你的失控。
被欣赏是一种幸运,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接受赞美,就先学会闭嘴。
“公众人物,没资格犯错”
这些年,总有人聊起,明星犯错这个话题。毕竟人无完人,是不是该用神仙标准看待他们。
我一直觉得:应该,公众人物,没资格犯错,这一点成名前,就该懂。
之前,王源抽烟引热议,有人表示“这点小事,至于么?”,他已成年。
但问题是,他不是自己在家、或者去吸烟区合理合法地抽。而是在餐厅里聚会时吸烟。
根据北京控烟条例,在北京的室内,是不能抽烟的,因为会让别人吸到二手烟,涉嫌违规。
也许其他男孩在室内吸烟,代价只有违规本身,罚款200元。
但王源不一样,当天14条相关热搜齐飞,直观地告诉大家,什么叫“影响力”。
这个名字本身带着巨大的流量和正能量偶像光环。
王源曾被授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的称号,在联合国青年论坛上演讲《我和我的祖国》,入选《时代》杂志“2017年30位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榜单……
可以说是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的公众人物之一。
青春偶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并传播。
甚至在“偶像都对,不用担责”的饭圈文化中,错误行为也会被追捧,对未成年粉丝影响极差。
身边一个妈妈很忧虑地跟我说,真的很怕孩子觉得,抽烟是件很酷的事。
于是,你就懂了,你的一举一动,不再是个人选择,而是舆论导向。
素人慎独,名人慎众
儒家思想中有一个经典概念,叫“慎独”,指的是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不放松自我要求。
对普通人来讲,“他人”的存在即是无形的压力和约束。
我们都有意识在公共场合中体现高素质;
在师长、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能干;
与人合住时,注意定期打扫卫生,按时起居。
可当我们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会立马溃不成军,一盘散沙,放飞自我……
所以,对普通人而言,人生这场修行中,挑战的是“慎独”。
名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应该“慎众”。
独处的时候,大可以无畏做自己,哪怕你跟荧屏上的形象大相径庭,也可享受镜头外的轻松时光。
但只要开门“营业”,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公众人物,互联网有记忆,一言一行要谨慎,多传递正能量,遇到事情要冷静。
虽说有些明星爱冲动也有原因。平时习惯了前呼后拥,一呼百应,听着“彩虹屁”,
难免产生世界都尽在掌握的错觉。
但这种时候更要谨慎,一旦出了什么事,脑残粉会原谅你,法律和法规不会,德不配位,影响力的反噬作用也是毁灭性的。
虽说当明星也着实不易,但所谓命运的馈赠,早已标好了价格,甚至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贵。
所以无论是谁,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没事儿少作,有事儿冷静。对外,人设维稳,对内,好好修炼自己。
这个时代,蹿红很容易,可凉凉更简单。
大明星都不敢作,更何况,您还不红呢.......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