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满意,是他一生追逐的最高奖赏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与强盛而竭尽全力。”——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

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之一

今天是他逝世15周年纪念日

500

▲钱学森

01

“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49年,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就想赶快回到祖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此时他已是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但为了回国,他辞去了在美国的一切职务。

然而,美国军方不想放走这位天才学者,竟然将其非法拘留、软禁,长达五年

五年间,钱学森从未放弃回国的努力,终于在多方斡旋下得偿所愿。

500

▲钱学森一家登上回国的邮轮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回国的邮轮。

临行前,他对报界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02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

回国后,钱学森立刻投入到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建设中。

1955年11月,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56年1月5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

他为力学所明确了研究方向,又以开设专题讨论班的形式培养了大量人才。

据力学所夏生杰回忆,钱学森曾组织现场会,展示爆炸成型课题。

当零件成功成型时,钱学森兴奋地举着零件,绕着力学所走了一圈,向全所职工展示成果,激励信心。

500

▲钱学森手持爆炸成型零件向全所职工展示

信心不止于此。陈赓将军曾问他,中国是否能自主制造火箭导弹。

钱学森脱口而出:“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

靠着这份志气,钱学森开启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让中国开始了逐梦寰宇的旅程。

500

▲航天员杨利伟看望钱学森

他直接领导、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让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利刃”。

500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他发展了我国的控制科学。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推动了50年代到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该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为我国的应用力学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00

▲《文汇报》关于系统工程的报道 

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创新性地将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国家和社会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500

▲钱学森在风洞试验中心视察

他早在6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推动了我国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的进步。

钱学森总是把目光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03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钱学森视野广阔,直到晚年,还有许多“跨界”的见解。

他曾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关注过量子信息科学,就连现在年轻人热衷的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早在三十多年前,钱学森就有涉猎。

他还为其起了一个优美的译名——“灵境”。

500

▲1990年11月27日,钱学森在信中将VR翻译为“灵境”

钱学森对科学的孜孜以求与创新精神,一直在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们。

如今,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科研机构已经在新能源、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钱学森曾说:“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利刃驰飞惊寰宇,青史长存耀星光。

今天,缅怀钱学森!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