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岛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太平岛(北纬10度22分,东经114度21分),又称黄山马礁或黄山马峙,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西北角的一个岛屿,也是目前南沙群岛的第四大岛屿,陆地面积仅次于永暑岛、渚碧岛和美济岛。

太平岛居南海西侧航道的东边,东距中洲礁约3.1海里(5.7公里)、敦谦沙洲约7.1海里(13.2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里(29.6公里)。

二、地形地质

太平岛东西狭长,地势低平,东西长约1289米,南北宽约366米,海拔4--6米,面积0.43平方公里,低潮时礁盘露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由于是一珊瑚礁岛,地表之细砂土为珊瑚礁风化所形成,下层为坚硬之礁盘。岛之四周均有沙滩,南北侧沙滩较狭窄,宽仅5米,东侧宽约20米,西南侧宽约50米。沙滩上堆积的细砂白里透红,主要为珊瑚和贝壳碎屑,红色的砂是由红珊瑚碎裂而成。

岛上的地下水位高,但水质含氯盐,不适合饮用。

三、气候水文

太平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常年在摄氏21--35度之间,年平均温度27.5℃。

年降水量1862mm,6--10月为雨季,11--5月为旱季,8—9月雨量最集中。

由于太平岛位于广阔的海洋中,因此湿度大,各月湿度都在80%以上.云量也多。由于地面缺少水气凝结的条件,故雾日不多。

太平岛风速较小,也是赤道无风带影响所致,如非台风过境,很少见大风。冬半年(11-3月)多东北风,风速达11-12米/秒。夏半年多西南风(4-10月),风力5—6级。台风吹袭太平岛较少,平均每年只有2.5次,以10-11月赤道低压带南移时较多。

太平岛周围海域的海流也属季风海流,以东北风期为大,时速最高可达3海里,一般不到1海里。一般冬半年(11-次年4月)在东北风吹拂下成西南流向,夏半年(5-10月)吹西南季风,海流成东北流向。冬半年海流流速每小时0.2-0.5海里,夏半年流速较小,为0.2-0.3海里。

潮汐为不规则一日期,即潮水涨退一天一次,和珠江口及沿岸一日两回潮情况不同,潮差也小,一般为0.6-1.5米,最大为2米。

四、自然资源

(一)植物

由于接近赤道无风带,几无台风侵袭,故植物高大茂密,形成典型的热带海岸林,另有草生地及散生树木区。岛上共有109种植物,若栽培种及驯化种不计,共有81种原生植物分属于33科66属;其中蕨类植物有3种;双子叶植物有57种分属于25科45属;单子叶植物有21种分属于6科19属,内含海生植物泰莱藻。其植物组成以禾本科13种最多,豆科及大戟科各9种次之,紫草科、旋花科、茜草科及莎草科各4种再次之。以生长习性而言乔木有12种,灌木有10种,蔓性植物有11种,其余48种为草本类。

本岛东部有一片热带海岸林,其树高可达20米,主要以檄树、榄仁树、莲叶桐、葛塔德木、草海桐、白水木、海柠檬、藤蟛蜞菊、长柄菊、长鞍藤、葛蕾草等乔木为主,林间杂有林投、可可椰子。林内灌木及小乔木层极为稀少。林下草本植物蛇尾草为主。少数的藤本植物如老虎心、莲实藤散布于其间另由草海桐等灌木组成外围屏障。开阔的海滨地区,主要的植物种类有马鞍藤、双花蟛蜞菊。由于人为开发不时清除林下灌木及除草,因此部分地区变为散生树木区及草生地。散生树木区之树种以檄树、草海桐、葛榙德木生长最好。草生地以长柄菊、黄细心为主。故本岛在植物地理上属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

(二)动物

鸟类:以候鸟为主,这些海洋性的鸟类,多做短暂停留渡冬、过境,也因为太平岛是亚洲东边候鸟迁徙所经路线,所以也成为候鸟的重要歇脚点。就地形上而言,岛上的鸟类活动范围,常因腹地太小,礁岩不多及地势过于平坦,大受限制。每日的早晨及黄昏,都可看见岛上水鸟聚集于东北角沙岸、西南边码头旁边的沙地及沿岸四周的沙岸觅食;陆鸟则分布于岛内四周的乔木与灌木上。另岛上也常有雀鹰及白尾热带鸟等鸟类栖息。

珊瑚:岛之南侧,海底人为废弃物甚多,珊瑚礁死亡情形相当严重,珊瑚礁台浪拂区(约水深1至3米左右)的珊瑚相还算丰美,但由水深约5米已降至礁盘斜坡,珊瑚礁破坏严重,水中藻类丛生,加上锚泊区的垃圾到处杂陈,水中景观“乏善可陈”。太平岛正北的海崖地形,由水深约7米直降到45米深的海底悬崖,几乎沿着岛北侧全崖延展,海壁上的景观就与岛南侧大不相同。可能是岛上的潜水活动至今仅有浮潜,而因海壁落差大,深度较深之处,生态环境才没被破坏,因而保留了较完整的自然生态。岛东侧向海延伸1公里以上的礁盘外斜坡进行实勘,该处为一片少经人迹打扰的“海底花园”,色彩缤纷的各种软硬珊瑚,开展在水深7米的礁平台边缘,并直降到水深36米的垂直海壁上,形成一片艳丽的花墙。太平岛附近礁岩分布状况,东边、北边有几处断崖、陡坡,东南边是缓斜坡,南边有被炸平的现象。珊瑚一般在水深1至3米较易遭受干扰,生长不稳定是属正常情形,但在3至6米间应是一般珊瑚生长较佳的环境,太平岛的状况却是异常的糟,只有零星散布。现今登录了150种而已。

贝类:附近海域有很多水字螺、唐冠螺和宝螺。鱼类及浮游生物:在太平岛四周,常见热带鱼、珊瑚礁鱼类、潮间带生物。亦是众多动物性浮游生物的群聚地,水母类及原索动物类即占很大比例;而其种类组成繁杂,可能与4月份正逢季风和海流转换的季节有关。此时东北季风退缩,西南季风扩张,造成海流流势紊乱,各海流的浮游动物随之在此交汇流离,因而形成这种奇特现象。

海龟:岛北、东及东南侧沙滩为主要产卵场地。沙滩上也可以看到保育类动物海龟如绿蠵龟及玳瑁等缓缓爬行,海龟是很长寿的动物,最有趣的是它们会不辞千万里游回出生地产卵,而且没有任何误差,这一点科学家仍然不得其解。太平岛的周边,当初为了军事需要,围着层层的刺丝防御,自从海巡署接管后,由于战略模式改变,接受建议拆掉海边军事用的刺丝,没想到障碍物一解除,加上军事要地受到严格保护,又没有灯害,绿蠵龟纷纷上岸产卵,反而成为海龟重要栖息地,于是相关单位在海滩上埋下温度纪录器,并用卫星定位,提供太平岛一整年的沙滩温度,监测到珍贵的资料。

(三)矿产

岛上磷矿已开采殆尽,无主要自然资源。南海盆地虽发现蕴藏大量石油及天然气,但太平岛附近海域尚未正式探勘和开采。

五、历史沿革

中国对包括太平岛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历史上,中国渔民曾常年居住在太平岛上,进行捕捞、挖井汲水、垦荒种植、盖房建庙、饲养禽畜等生产生活活动,并称呼这座岛屿为“黄山马峙”。对此,中国渔民世代传承下来的“更路薄”,以及上世纪30年代前许多西方航海志都有明确记载。

1945年,中国对日本抗战胜利之后,当时的中国海军太平号护卫舰负责接收被日本侵占的中国南海岛礁,并竖立主权碑石,宣示主权,以此舰来命名这座南沙最大岛屿,以示纪念历史。

(一)19世纪

19世纪后半叶,列强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英德美法日等国家觊觎南沙群岛已久,1883年德国公然在南海勘测,清政府循外交途径提出抗议后,德国人随即中止了勘测。这是中国对南海诸岛第一次具有国际法意义的主权宣示。

(二)20世纪

1907年,大批日本商人渔民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掠夺资源。由于南沙群岛距离遥远,中国政府始终无力照护南疆,亦未派舰驱离据岛的日本人。

1927年起,盘踞中南半岛的法国殖民军开始派军入侵南沙群岛。

1933年4月10日,法军占领中国太平岛,赶走了岛上日商与中国台湾劳工,致太平岛二度易手。

1935年4月,法国用军舰运送、派遣30名越南人常驻太平岛。

1935年,日本人平田末治和日属台湾总督府设立开发太平岛的开洋兴业株式会社。1936年12月,日本的开洋兴业公司非法派员探查磷矿。

1938年8月9日,日本派遣军舰,登岛立碑,记载日本人开发经过;10月30日,日本派遣士兵和中国台湾劳工登岛;12月7日则有更多人登岛。

1939年3月30日,日军占领南沙太平岛,并于4月9日悉数驱离多年来盘踞部分岛礁的法国殖民军及越南渔民,致使太平岛三度易手。

1939年4月28日,日本台湾总督府发布告示122号,宣布西沙、南沙群岛各岛更改岛名,统称新南群岛,属高雄州高雄市管理,并入日本版图。

日军攻占太平岛后,将其更名为长岛,并派出陆战队、气象情报队、通信派遣队和侦察机部队,分头进驻南沙太平岛及西沙永兴岛。

1941年8月,日军派出屏东东港之海军21战队水侦机,驻泊太平岛,并由此转场出海赴南洋侦巡,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1944年,日本在岛上建立了潜艇基地。

1945年,抗战一胜利,法国殖民军又卷土重来,分头占领日军离去后之南海诸岛,导致太平岛四度易手。10月5日,法国军舰Chevreud号登陆南沙群岛南威岛和太平岛,在岛上建立石碑,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提出抗议,并与法方决定于该月及翌年1月4日进行谈判,但因越南战争紧张,法国自动放弃谈判。

1946年11月24日,中国政府派出“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等4艘军舰,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南下,并有内政及陆海空各部代表随往视察,会同海军在广州出发,前往西沙、南沙进驻接收。

接收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两舰由林遵率领,抵达太平岛。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在岛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竖立起“太平岛”石碑,并在岛之东端,另立“南沙群岛太平岛”石碑,立碑完后,乃于碑旁举行接收和升旗典礼。

1946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在太平岛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隶属于广东省政府管辖,并修建电台、气象台。

1950年5月1日,在国民党军队撤出海南岛后,设在太平岛的国民党海军“南沙管理处”,乘“中胜舰”把太平岛上的全体人员和物资装备,全部撤回左营。

而菲律宾早欲占领南沙,在国民党守军撤守后,随即由菲律宾民间人士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它诸岛大肆盗采磷矿,致使太平岛六度易手。

1952年,日美签定的所谓《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中称,太平岛归还中华民国。

1956年6月6日,台湾海军先派“立威支队”开赴太平岛驱离菲军民;7月11日,再派“威远支队”和陆战队重返太平岛戍守,组建“南沙守备区”,派一营海军陆战队在该岛担任守备。

至此,太平岛于七度易手后终告重归中国,由台湾当局继续经营迄今。

1959年,岛上官兵自台湾迎奉千手观世音菩萨来此祭祀,修建观音堂。

1960年10月31日,将原有之气象站扩充为气象台,同年9月9日设立邮政代办所一处,归高雄邮局管辖,迄1963年7月,改隶台北市邮局管辖。

1963年,台当局退辅会于太平岛设立南海开发小组,从事废铁打捞与磷矿开采,迄1968年扩编为南海资源开发所。

1967年10月,蒋介石设立的所谓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下属暑期育乐活动南疆远航队在此设立“南疆屏障”石碑一座。

1975年,针对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相继登陆南沙群岛,台湾当局发表“对南沙群岛拥有唯一合法主权”之严正声明。

1980年1月12日,台当局内政部地政司司长王杏泉代表部长许水德,登岛设立“南疆锁钥”石碑一座,并重申中国对南海之主权;2月16日,台行政机构核定高雄市成立管理委员会,接管太平岛,隶属高雄市旗津区,设立渔业工作站。

1987年,设立台澎地区渔民服务站,推展各项渔民服务工作。

1990年,台当局内政部门登岛设立“南疆锁钥国界碑”,以进一步强化主权宣示。同年,台当局行政机构指示高雄市当局成立管理委员会,接管太平岛,并设立了编号为819的邮政编码。

1999年12月10日,台前任“国防部长”唐飞宣布从太平岛撤军,改由海巡部队接防。驻防太平岛之台湾海军陆战队南沙守备区指挥部(以陆战99师658团414营第1连为守备骨干,兵力103人),将防务移交军方军管部与海巡部所属南巡部,并成立南沙指挥部。

(三)21世纪

2000年1月28日,台当局成立具有海上警察性质的海岸巡防署,取代台军接管太平岛。专门设置“南巡局南沙指挥部”,在岛上派出百余名海巡人员。台海军气象中心在太平岛设立南沙气象站,驻守5名官兵。

2003年8月16日,台当局内政部部长余政宪率领台行政部门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研考会副主委蔡丁贵、海岸巡防署副署长游干赐、高雄市副市长林永坚等一行人前往视察,并举行一等卫星控制点设置动土典礼。

2005年,台当局原本专责南海政策的南海小组,由国安会周边海域情势会报取代,作为处理台湾周遭争议海域的主管机制。

2006年,台当局为便利由台湾本岛运输补给和医疗救护,台防务部门开始着手构建太平专案(太平岛机场专案)工程。

2007年12月12日,太平岛机场跑道工程完工,共费时273个工作天。

2008年1月21日,台军空军C-130运输机首度降落太平岛,并在岛上设置勤务派遣队,负责机场跑道的维护。2月2日,时任台当局领导人陈水扁搭乘C-130运输机于台湾时间上午10时32分降落登岛慰问官兵,并主持飞机跑道的启用典礼。

2009年1月28日,菲律宾参议院通过2699号法案(Senate Bill 2699),即“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2月2日,菲律宾众议院通过“第3216号法案(House Bill 3216)”,将南沙群岛部分岛嶕(包括太平岛),以及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入菲国领土。2月4日,台外事部门强调,无论就历史、地理、事实及国际法而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其周遭水域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及水域”,其主权属于中国,不容置疑。中国台湾地区当局对4群岛及其水域享有一切应有权益,任何国家无论以任何理由或方式主张或占据,中国台湾地区当局一概不予承认。

2011年7月12日至7月18日,台湾省防部奉当局国家安全会议协调,在南沙太平岛举行中国台湾地区防南沙青年研习营,将14名学者与硕博士生送到太平岛,完成低强度软性宣示中国台湾地区在南海“主权”的行动。8月3日,监察委员李炳南和省防部、海巡署,以及其他国安相关单位一同考察太平机场与南星码头未来硬件设施升级的可能性。8月9日至8月15日,省防部举行第二梯次全民“国防”南沙青年研习营,第一梯次学员是由台湾海洋大学师生组成,而第二梯次则是包括中山大学、中兴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等校10名师生共同组成。

2012年2月,台当局在岛上兴建具有协助飞机降落的助导航设施的太康天线铁塔,铁塔高度约达7~8米,有助飞机起降,协助相关运补输送作业。4月30日,三位立法委员林郁方、陈镇湘和詹凯臣至太平岛慰劳驻军。

2013年1月8日,太平岛成立中华邮政代办所。1月,海巡署的“东、南沙地区防务工事及设施改善计划”,总经费为1.43704亿元,新增东、南沙地区防务工事、设施改善及相关规化,以两年时间在东沙岛与太平岛进行战备工事、战术位置整修、防护装备筹补、勤务设施改善。并编列新台币180万元预算,研究太平岛兴建可供500吨级以上的舰艇靠泊码头。1月31日,“中华电信”正式启用岛上GSM行动通信系统。

2014年9月8日,南海太平岛军事基地照曝光由台当局女警驻守。

2015年,马英九出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研讨会时表示,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书》等相关国际法文件,中国于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太平岛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关于岛屿的要件。任何国家企图否定太平岛作为岛屿的事实,都无法减损太平岛的岛屿地位以及依据《公约》所享有的海洋权利。

2015年12月,太平岛码头及灯塔完工,台当局内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威仁、“海巡署长”王崇仪12日率官员登岛主持启用典礼,并揭碑宣示“主权”。

2016年1月28日,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登上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看望驻岛人员并发表谈话。他表示,无论就历史、地理及国际法而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其周遭海域的主权归属不容置疑。希望南海争议各方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严正说明太平岛是岛屿,不是礁石,完全符合海洋法公约岛屿定义。

2016年7月7日,据台媒报道,在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将于12日公布所谓最终裁决。在此关键时刻,台“海巡署”却将先前部署在南沙太平岛的两艘100吨巡防艇全数撤防,只剩下只能在近岸巡逻的老旧小型舰艇。

六、行政区划

太平岛现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划归台湾省高雄市旗津区管辖,与高雄港相距约1600公里。

在大陆,行政区划属海南省三沙市。

七、战略地位

太平岛位于南沙群岛西北部,堪称“南海心脏”,距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的西沙群岛约400海里,距台湾本岛的高雄市860海里,距离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约440海里,距马六甲海峡东口的新加坡仅54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另外,太平岛在航道安全、海难通报、南海气象监测、国际飞航情报等方面都有价值。平时可作为渔业基地,并为过往船只提供各种航行服务,战时则可作为舰艇活动基地和中继站。台湾军事专家曾经实地考察过,认为当地可长期驻军,规模最高可达两个连,具有其他南沙诸岛都无法比拟的生存优势。

太平岛背后更重要的问题是南沙群岛主权争议。2003年以来,南沙群岛不但因地理位置,更因其蕴藏丰富的资源而备受瞩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纷纷采取行动,企图抢占南沙岛礁。

由于战略地位重要,越南、菲律宾对此虎视眈眈,目前越南占据的南沙岛礁最多,有29个;菲律宾占据9个;马来西亚占据3个。而台湾当局尽管控制的量不大,但所掌握的太平岛则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自然岛。

当然,南沙地区的多数岛屿是珊瑚礁,经常随涨潮退潮而浮浮沉沉,真正能派驻人员不多。在为数不多的永久岛屿上,各国纷纷建筑工事,用以宣示主权。

八、居民人口

岛上以驻岛军警为主,约100多人,无一般居民。

九、基础设施

太平岛建有机场、码头、营房、医院、气象观测站等,卫星通讯、雷达监控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

兴建有集水坪、蓄水池等设施,有两部海水淡化机,每天生产淡水6000加仑。

电力方面,主要以5部150kW柴油发电机供电,发电用油需由台湾运补。2001年12月,完成20.3kW容量的太阳能装置当备用电源。

十、机场与交通

(一)空运

太平岛机场:2007年12月12日竣工,机场跑道长1200米、宽30米。其东停机坪可停放两架C-130运输机,占地7,800平方米,西回机坪占地1,800平方米。

台湾当局空军每两个月会派遣一架次的C-130运输机往返太平岛,驻防岛上官兵的休假、物资运补后送,都可以在7至8小时内完成。

(二)海运

太平岛码头:2015年底竣工。码头外侧可停泊3000吨以上的船舰,内侧则可停泊1000到1000吨的船只。

岛上物资以船舰补给为主,运补情形如下:军用补给舰:每年4及11月各1航次,单程约3天,停留岛上约1天,主供军品物资运补及公务使用。

民用商船:每20天一航次,供一般物资运补及驻防人员休假使用,单程航程约4天,停留岛上约1至2天。

(三)公路

岛上没有正式公路,有一条环岛生态步道。一般主要交通工具为脚踏车,现有高雄市政府赠送岛上的公车“南沙一号”。

(四)通讯

台湾中华电信在该岛建有GSM基地台,岛上可使用互联网,可使用卫星通讯,设有5部公用电话。

越南在鸿庥岛上设有军用电子电信(Viettel Mobile)的GSM基地台,中国移动在南薰礁上设有GSM基地台。

十一、旅游景观

土地公庙,建筑年代已无法得知。岛的东南侧有一日本人兴建,现已损坏的旧栈桥头,成为岛上的游览景点。

观音堂,所供俸之千手观音是于1959年由台湾恭迎至太平岛祭祀,曾于1972年重修。在码头附近有“太平文化公园”牌楼,此为利用岛上兴建机场所移除的树木,搭成公园牌楼矗立在沙滩上。

界碑,岛上的南沙群岛太平岛南沙群岛界碑,宣示太平岛为中国领土。

十二、周边形势

太平岛,是郑和群礁露出水面的几座岛礁之一。现郑和群礁露出水面的岛礁,有太平岛、中洲礁、敦谦沙洲、舶兰礁、鸿庥岛、南薰礁、安达礁、小南薰礁及一些未命名的珊瑚礁。

目前郑和群礁的态势是:

台湾方面占据太平岛,并控制中洲礁。

越南侵占敦谦沙洲、舶兰礁、鸿庥岛。

大陆驻守南薰礁、安达礁,并控制小南薰礁。

十三、驻岛守卫

驻守太平岛的有:台湾海巡署南沙指挥部人员、海军的气象人员、空军南沙太平基地勤务分队、机场航管人员、空军第六天气中心太平派遣气象组等100多人(连级规模)。

长期驻防有4艘海岸巡逻艇,其中一艘20吨巡逻艇,3艘M8快艇(编号为“南海四号”、“南海五号”、“南海六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