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不是京东的流量密码!谁该为此事买单?

对于集团型企业而言,危机公关是一门必修课。

一般情况下,因为明星“塌房”而导致的企业被牵连的并不在少数,而这类事件大多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

而为了减少此类事件对企业的影响,不少企业选择了创始人或者掌舵人成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属于空调龙头格力电器。

很显然,企业一般情况下对于代言人的选择都有一定的预判。

500

但京东的此次事件,则就属于典型的“没事找事”、“自作自受”。

作为一家超大型集团公司,京东拥有员工超过51万人。很显然,企业的平稳发展要比流量更为重要。

因此,京东公共关系部门以及品牌宣传部门都应该避免让其陷入舆论危机中去,因为这会给公司的品牌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且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旦发生某个事件,以后到了特定的节点,就总会被提起。

众所周知,京东这种巨无霸公司内控和合规一般相对做得都比较好。且杨笠此前的代言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京东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既然知道杨笠代言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京东还要明目张胆地这么做?

答案有两个,第一是流量,第二则是傲慢。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说?

自双十一诞生以来,这个购物节一直都是电商行业的必争之地,因此每年双十一,各家电商企业都是“削尖了脑袋”尽量多给用户让利,以达成更多的成交额。

当各家到了增长瓶颈之后,抢夺用户就成了电商企业的标配。从京东的基本盘来看,其主要优势主要集中在数码家电板块。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想要获得更多的增量,那么争取女性用户就成为未来的重点。但京东没有意识到,增量的前提是稳住基本盘,而不是取舍关系。

造成这种惯性思维的,与此前的消费力排名有很大的关系。但这几年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男性的消费力正在逐渐上升,且男性群体相对忠诚度较高,因此这部分用户的情绪一般容易被品牌方“忽略”。

这也就不难理解,京东为何要在关键的问题上,下这么一招“昏棋”。当然,京东相关部门也可能没有想到,事件会发展到如此失控的地步。

很显然,这是一次很大的舆论危机。

而面对汹涌而来的舆情,京东的公关危机也表现得相当不及格,甚至有点火上浇油的味道。其不仅没有真诚地道歉,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对营销的宣传。10月18日下午,京东紧急发布道歉声明,并且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双十一的补贴力度,从而回馈消费者对京东的关心和支持。

该消息发布之后,京东不仅没能平息消费者的怒火,反而进一步使事件滑向了失控的边缘。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京东系所有公司都要为此次的危机买单。

首先,是京东金融方面,在互联网的快速裂变和传播下,京东金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不仅如此,部分用户甚至退掉了京东会员,注销掉了京东账号。

侃见财经认为,京东此次事件的处理,很显然缺乏一定的尝试,也有点傲慢。京东想要平息此次事件,必须有人买单,最起码是负责公共关系的负责人以及以上职级的负责人。而其他企业也需要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事件的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反对打着某种幌子,从而形成的性别对立,让更多的普通人遭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