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雕都督之后三国简介(三十六)邙山大捷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都在打仗,人民流离失所,其中就包括宇文护的亲生母亲。老太太滞留在山东,没能跟着宇文护去关中,当然就被北齐当做人质好吃好喝的供养了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宇文护也四十大几快奔五了,老母亲年纪自然更大了(据说已经八十岁了),还在当人质……
于是,宇文护就给高湛写了封信,大意就是我们两家打仗归打仗,但我母亲年纪很大了,能不能把我母亲送回关中来,让我这个当儿子的在母亲去世之前还能尽尽孝心,如果您能够成全我的话,我愿意罢兵休战,咱们两家就别再打了,好好过日子吧,安?
高湛拿到信后有点犹豫。娄太后去世后,高湛没有按照规矩守孝,仍然穿红色的衣服到处逛,很是被朝野诟病。高湛不是傻子,虽然嘴头硬,还打了劝谏的大臣的板子,但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对。现在拿到宇文护的信,高湛就犹豫了。于是他把信转寄给正在北方边塞的段韶,咨询这位辅国老臣的意见。
段韶回信道:“宇文护要尽孝,我们当然不会阻拦。但很奇怪,他还在信里提到了罢兵休战,这可是军国大事,怎么可以仅凭一封信就确定下来呢?这需要双边正式谈判签署法律文件盖章生效才行啊!所以我建议,您先答应着他,但不要急于把老太太送回去,观察一下,拖一拖,看宇文护是不是真的有诚意,有诚意的话他就会派正式的使者来谈判的。”
高湛没有采纳段韶的建议,敲锣打鼓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摆开仪仗队,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长安去了。
宇文护接到母亲,转身便派尉迟迥率大军东出,将洛阳团团包围,大战再起!
这次出征,北周可谓倾尽全力倾国而出,兵力出动规模远超以往历次战役——总共动员了二十万大军,其中由尉迟迥统帅的前锋部队就多达十万人马!
这次出征方案比上次南北夹击要靠谱得多:请总顾问于谨做的方案,但于谨此时已是年老多病,做了方案后再无精力参与执行,而F4里最能打的贺兰祥也已不幸英年早逝,所以这次出征是由尉迟迥带队,没有那么多山路十八弯,也不存在两路大军配合作战的问题,就是在助攻部队的掩护下,主力一路平推,直击洛阳!
北周大军从前进基地宜阳出发,只一天工夫就到了目的地,把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晋阳是高氏的老巢,洛阳则是北齐的招牌。虽然北齐的国都在河北邺城,但只要有洛阳在手,就是名正言顺的定鼎中原,你们北周不是正宗!所以宇文护派尉迟迥来打洛阳,就是来砸这块招牌的。高湛不敢怠慢,立即召集大军前来增援。同时又把北方边塞的段韶请了回来:老哥哥,我错了,虽然后悔药也没处买,但我还是诚恳的请问您,能不能抽空去河南出趟差,洛阳战事紧啊!
段韶答道: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马上就去!
随即段韶便率领骑兵渡过黄河与其他各路援军会合,救援洛阳!
北齐各路援军会师后,段韶亲自登上邙山查看地形,选择战场。
尉迟迥得知北齐援军赶到,也亲帅周军主力前来会战,两军再次于邙山对阵!
此战,北周大军列阵邙山之下,尉迟迥大将军意气风发睥睨天下傲视群雄志得意满志在必得气吞山河气焰熏天!
此战,北齐大军列阵邙山之上,左军老将段韶,中军兰陵王高长恭,右军落雕都督斛律光,军容鼎盛将星璀璨!
列阵完毕,段韶首先出马叫阵:“之前我们按照宇文护的请求,把他的母亲送回了长安,成全了他为母亲尽孝的心意。可是你们不想着报答恩德,却发兵来攻打我们,你们的良心还有木有?是不是被狗叼走了?!”
尉迟迥这边则傲慢的答道:“我们来这里是老天爷的意思,你就废话少说,开战吧!”
段韶怒道:“天之道,赏善罚恶!老天爷这是派你们送死来的吧!!!”
没有什么试探,没有什么多余的小动作,没有什么奇谋妙计,两军甫一交手便是实打实硬碰硬的短兵相接!
周师一触即溃!
高长恭率领五百铁骑居中冲锋,一举打穿了周军阵型,直冲到洛阳城下!高长恭招呼城头守军开门接应,可是守军被周军前几天声势浩大的包围吓怕了,不敢开门,更不敢相信是高长恭来解围了。于是高长恭摘下头盔面具,以真容示人,刹那间,帅哥英雄光环照耀四方,闪瞎敌我双方全场将士狗眼!
洛阳守军欢呼着打开城门接应高长恭,内外合击,大败周军!齐军追奔三十余里,沿途到处都是周军倒毙的人马和丢弃的辎重!洛阳围解,齐军大胜!洛阳城中高奏凯歌,《兰陵王入阵曲》响彻云霄!史称“邙山大捷”!
尉迟迥意气风发的带了十万大军前来会战,眨眼间就被打了个烟消云散,十万大军输个精光,逃回宜阳时身边只剩几十个骑兵跟随……尉迟迥不是没做过任务,带兵的经验肯定不缺,只是他之前做的任务都是普通级别的,打的都是萧捴之类的小boss,这回接了洛阳任务,直接跳到了专家级,而且一下子刷出来三个终极boss,一招还没使完,就被秒了……
周军前锋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多亏了后卫部队的顽强阻击,尉迟迥这才得以穿着裤衩逃回来。指挥周军后卫部队阻击齐军的是宇文宪、达奚武和王雄。
达奚武就不多介绍了,北周第二猛将。
宇文宪,这位才是宇文家第二代人物中的杰出代表,文武双全。当初尉迟迥被从成都召回后,宇文泰还是想找个自家人来管理蜀中,宇文宪便自告奋勇要去,宇文泰说你年纪还小,让你哥(宇文邕)去吧。宇文宪答道:才能无关年纪大小,我要是做不好,您可以当众抽我大耳刮子!宇文泰很赞赏,但毕竟当时宇文宪年纪实在太小,才十岁出头,就没安排他去。
王雄也是老将,尉迟迥平定巴蜀之前,就是王雄率军出子午谷占据了汉中,为接下来的行动铺开了道路。此次出征,王雄和达奚武一同辅佐宇文宪率领后卫部队。
正是在前方主力大溃败时,周军后卫部队在这三位将军的指挥下坚守阵地,并抓住时机突然发起了一次反突击,把正在乘胜追击的齐军闪出了一身冷汗,就此停止了追击,结束了战斗。
这次反突击由老将王雄率领,突击的目标就是正在乘胜追击的斛律光!王雄身先士卒纵马冲锋,接连击杀了三名齐军士兵,周军后卫部队在王雄的鼓舞下也奋勇向前,一下子就把斛律光的亲卫部队给冲散了!斛律光见势不妙,拨转马头便落荒而走。王雄端着长矛在后紧紧追赶!一边追,一边高喊道:“明月小儿!(斛律光,字明月,也是小名,这里又是在战场上叫敌人的小名)看爷爷我今天怎么活擒了你!”
王雄话音刚落,只见斛律光突然从马背上回过身来兜弓一箭!正中王雄额头!王雄带着箭伤抱着马鞍子回到了自己的军营,当天便伤重不治,殒于军中。
(附加说明一下,这一箭为啥没当场射死王雄呢?斛律光是射雕手,能开强弓的,这么近的距离一箭正中额头,箭支完全有足够的力道贯穿王雄的颅腔,令王雄当场殒命,但王雄如前所述,是带着箭伤回到军营后才死去的。况且斛律光弯弓搭箭的动作王雄不可能看不见,就没躲么?所以俺在文中“兜弓一箭”的描述是文学性的,而非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如何呢?按《北齐书》斛律光的传记记载,当时斛律光被王雄追得满地跑,身边只有“一奴一箭”,此处“奴”即“弩”,是个通假字,也就是说此时斛律光手边可以对抗王雄长矛的武器只有一把弩机和一支弩箭。那么,这是骑兵弩吗?显然不会是,理由同前,上弦的动作太明显,容易被王雄发现躲过,而且骑兵弩一箭射中额头,也足以让王雄当场殒命!所以,这应该是一把防身用的手弩!手弩体积小,可以在身前偷偷上弦,可以单手操作,猛回身甩手一箭,王雄躲避不及;手弩所配的弓软箭短,力道小,射中额头后箭头嵌在头骨中,未能贯入颅腔,但头骨受伤造成极大的痛苦,王雄被迫放弃追击;手弩威力小,一般都在箭头上淬毒,所以王雄回到军营后毒发身亡。这个解释就比较合理了。o(* ̄︶ ̄*)o)
邙山脚下,似曾相识……当年段韶斜刺里的一支箭,在邙山救了高欢;如今斛律光自己的一支箭,还是在邙山,射灭了北周唯一在战场上打败斛律光的机会!自此之后,直到斛律光死,“秦人无复启关之策”。
斛律光,这个名字时常出现在那些血腥的故事里,在北周和北齐的连年战争中,鲜血的气息直冲上天空,斛律光这三个字总与北周的惨败联系在一起,象一个阴影压在北周将军们的头上。
没有人打败过他。
和他交手还能活着回来的,全都捂着屁股。。
传说他有一座山那样高大。。。
传说他每天都吃一万人。。。。
传说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东西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