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文官集团更准确的应该描述为儒教教士集团,虽然这样宗教味浓重了一点

【本文来自《用“文官集团”的烂梗编排一下大明的宦官和勋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所谓的文官集团更准确的应该描述为儒教教士集团,虽然这样宗教味浓重了一点。

但儒教就是宗教,又叫名教,是确确实实的三教(儒释道)之一,三教公认的,是不称国教的国教。

所以这一点就把长孙无忌一类的文官区分开来了。长孙无忌是勋贵而不是教士。

所以下面的文官就可以专指儒教教士集团了。

封建王朝国家不是全民的,很容易理解。但其实也不是统治阶级的,而只是皇族的,更细一点,是皇帝及嫡系的。皇族是核心,其他宗族(也就是文官出身的宗族以及勋贵宗族)都是仆从和附庸,当然在明代附庸更多一点,清代仆从更多一点。

所以,一个新王朝,在打天下的时候,首领(内定的皇帝)会跟部下说共富贵,可以说与国同休。但皇帝一旦坐稳了,就舍不得共富贵了,总想为子孙谋,所以是不是找点理由削掉一些勋贵。这还是打天下有功的宗族。至于靠科举上来的文官及背后宗族,本身就是依附于皇帝的,更不用说有什么地位,地位都是皇帝给的。

当然,王朝说是皇族的,但皇帝一系显然也不远皇族其他人来分享,所以那些两代之外的封王也不比勋贵强多少。

所以,能升到高等级的文官都是老狐狸,长期的政治斗争让他们跟勋贵、封王一样,得到一个真实的结论,国家是皇帝的,他们只有国家里的既得利益。所以在面临改朝换代的时候,只要比较既得利益跟预期的改朝利益,或者预定的损害跟投降的损害比较,就能指导宗族的行为。所以,崇祯要大臣拿钱大臣是装样子。只要看看私企就知道结果了。

当然儒教作为传统的国教,思想上总是要有忠君爱国的,这也是年轻人容易热血上头而老狐狸看破一切的原因。进一步的,儒教这个地位使得他们不敢篡权,但敢于卖个好价钱,反正新皇帝也大概率需要他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