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努力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某些地方非税收入快速增长这一现状?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成良在《该对异常增长的非税收入出手了》一文中提到:
2024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13亿元,同比下降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全国税收收入94080亿元,同比下降5.6%;非税收入21833亿元,同比增长11.7%。
罚没收入作为非税收入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手段,近年来确实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20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
……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了多种结构性减税措施,这些原本是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但是依靠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方式来获取罚没收入,则消解了结构性减税的意义,不仅容易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对地方发展而言无疑也是饮鸩止渴。例如,2021年河北霸州就因为罚没问题被国办督查室通报,仅仅两个多月,就有2547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被罚,罚没收入达到了6718万元。
而类似事件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对于地方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营商环境。地方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工商企业的发展与带动,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竞争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中西部多数县域政府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招商引资,在存量经济空间的争夺中,县域发展是不进则退。
因此,谁能够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谁能够为企业发展解决真问题,则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从地方长远发展来计,确实需要采用包容审慎的监管,行政执法的初衷在于承接威慑和教育引导,而非逐利,要避免采用过于刚性的执法方式向企业伸出“掠夺之手”。
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仅地方政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企业和老百姓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老百姓失业风险加大等问题,而一些不恰当的罚款则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1年,在河北某地,一卡车司机因为定位系统掉线被罚款2000元并被暂扣车辆,司机原本就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这种过于严格的处罚结果使其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因此,留下一封绝笔信,在检查站喝农药自杀身亡。
罚没收入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形式,虽然其实施过程是以法律、法律以及行政法规作为基本准则,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自由裁量空间使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如果将其作为弥补财力缺口的工具,不仅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更容易滋生执法过程中的乱作为问题,从而造成政社关系的紧张。在当前阶段,需要迫切关注市场主体信心与社会情绪的变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遏制地方以罚创收的冲动。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必要时进行督查,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也期待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能够遏制地方非税收入增长的乱象,构建一个更加法治、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