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车经历看平台的强势地位
最近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政策成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消费者如果对收到的货物不满意,就可以申请退款,不需要退回已经收到的货物。电商平台用这种方式,看似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其实是牺牲小商户利益,推广自家的平台。某些用户就利用这种政策,白嫖平台上的商户,类似互联网上的“零元购”。
电商平台能制定这种政策,反映的是互联网平台的强势地位。今年暑期在广州有一次通过高德地图打车,和司机聊了起来。他成网约车司机也就几个月,应该是失业后的选择,有人建议他出国打工,考虑各种情况,毕竟有家有口,最终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加入网约车大军。几个月的网约车经历,最大的体会就是司机对平台的不对等。用他的说法,如果司机取消打车单会被平台惩罚,如果用户取消打车单,平台对司机不会有任何补偿。对任何用户的投诉,平台都不会支持司机,这不是讲理的地方。
今年国庆节去赤峰玩,见识到平台对用户也是非常强势。十月三日中午,我从红山文化博物馆叫车去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中途司机上了高速,我还以为司机抄了近路。车在进入一个隧道的时候,系统突然提示已经到达目的地。我和司机都懵了:还在高速上怎么说已经到达目的了?司机问我是不是目的地设置错了,我说没错啊!我设置目的地是博物馆,不是高速路上,为啥要上高速?司机说是按照高德地图指示路线走的,司机没法自己改的!
高速路上让用户下车,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关键是前面最近的高速路出口是平庄,距离五十多公里,来回一趟要一百多公里了!司机联系客服,也拨不通。司机说,这种事情要他自己去联系高德,肯定会被无视。我和他商量后,转给他150元,后面的事情由我联系高德客服处理。用高德驾车模式,我们发现路线是通过省道进入博物馆,不会走上高速路。打车模式的路线上高速,而且博物馆在高速隧道的上面,这就是进入隧道提示目的地已经到达的原因。也就是说驾车模式和打车模式,给的路线不同,打车模式是错误的,这完全是高德打车算法的问题,让司机来回多跑了一百多公里!
后面就是我联系高德客服,解释订单的情况,提交各种证据,等待高德专员给电话给处理方案。电话里高德专员也非常强势,除了这个订单退款,说最多补偿一百元,然后就挂了。后来我看了所谓的补偿,就是一张百元打车券,只能用一次,期限是一个月。这个补偿就是糊弄人啊,我在电话反馈链接里提交了不满意补偿方案,希望专员再次来电话沟通。等了几天也没电话来,我就再次主动打电话给高德客户,接电话的对事情似乎完全不了解,让我二十四小时内等电话。高德专员再次来电话,我提出要求一百元分成小额券能叠加,使用期限要延长,对方坚持一百元券没法改,拒绝了我的要求,然后挂了电话,这样强势的客服还真是少见。一百元券真不是钱的问题,高德系统的错误,还理直气壮用一张券打发人!
互联网平台,一方面连接大量提供服务的小商户,一方面连接海量消费者,在自己地盘上有绝对的裁量权,其管理规模可能比一个国家部门还要大。店大欺客,这对国家经济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电商平台的一个小商户,对应的可能是几个人的就业。网约车的司机,对应的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政府如果放任大平台这种超越政府的裁判能力,底层的生活会更加艰难,因为他们在和大平台的议价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