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获得两个诺贝尔科学奖,神经网络发展需要正本清源,大模型输出质量太低

1. 诺贝尔物理学奖,居然发给了Hopfield和Hinton,这个绝对没想到过。Deepmind的哈萨比斯等人获得化学奖,这个倒是符合预期,AlphaFold预测蛋白质太成功了。对于学计算机的人,Hopfield和Hinton搞的神经网络,最终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非常迷惑。

2. 成绩是真的,神经网络、以及大胆利用神经网络开发算法的开拓性工作,应该是这些年来科学界最为醒目的科学成就。我想,这是评奖委员会最为看重的。

3. 神经网络一开始,是模仿人类神经元的。“连接主义”,就是把神经元用越来越复杂的办法分层连起来,构造出了规模越来越大的神经网络。再一个是“梯度下降”等办法,不断训练样本,调整系数,降低LOSS(预测误差)。这个框架一直是这样,越玩越大。2018年得了图灵奖,在本学科得到了认可,2024年得了诺贝尔奖。在科学界乃至产业界,这个框架的威风可以说横扫了所有人。

4. 人类的“经验”,变成“样本”,输入给神经网络做训练。然后神经网络就真的能模拟人类的“智能”了。在围棋这样的例子,甚至经验也是不需要的,只要规则输入就行了。有的游戏甚至规则也不需要,AI自己能总结出来。当大模型把网络与训练样本规模推进到,人类大脑、整个互联网这么多时,甚至AI研究的圣杯“通用人工智能”都看到了希望。一些大模型显得无所不知,还能参加高考、得奥赛奖牌,有博士知识水平。

5. 我觉得目前AI热潮有些过了,无论它取得了什么样的科学成就、聊天有多厉害,回到本源来看,第一性原理,神经网络就是那个“降低LOSS”的本性。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LOSS,然后模拟的效果显得很智能。这就是“人工”智能的意思,机器做的不是智能,是人工让它显得象有智能。它是一个很厉害的工具,但本原就是如此,会受到基本框架的限制。

6. 当一个工具不断突破取得了重大成就时,它的潜力就显得非常大。全球的IT大公司卷入了大模型军备竞赛,将英伟达推向了3万亿美元市值,而且业界还在叫算力不够。这种疯狂,就是经典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失。因为这个恐惧症,大公司花上百亿美元也在所不惜,中国公司甚至有钱还买不到。

7. 个人直觉是,神经网络不应象比特币挖矿那样,耗费了无数的算力、电力,吐出的内容只是让人类测试员对其输出满足。大模型从未产生让人惊艳的文学作品、科研成果,缺少人类智慧所需的“灵魂”。网络上充斥着AI创作的新闻,如体育新闻,看了让人厌恶。大模型不能成为垃圾内容炮制者,需要高质量的输出。

8. 围棋、蛋白质预测,是人类算法设计的成果,神经网络是工具,而不是主体,还有许多产业应用。这方面的科学成就,是让人惊艳的,没有AI,人类确实做不来。所以,图灵奖、两个诺贝尔科学奖,都是实至名归的。正本清源之后我们发现,大模型并未产生人类做不到的内容,只能取代一些中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即使作为工具,它的意义也被高估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