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贸易反击战打响,高卢乌鸡要惨了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到新闻了,我们的对欧贸易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10月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于10月11日对欧盟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500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几天前(10月4日)传来一个坏消息,欧盟成员国对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提议进行了投票,决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17%~36.3%(此外还有10%的基础关税)。

很显然,这对刚刚有起色的汽车行业,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意味着国内可以卖10万的车,出口到欧洲卖到12.7万~14.63万以上才有利可图。

表面上看,欧盟某些国家这么做,是为了构筑贸易壁垒,削弱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但其实还有两个险恶用心,第一是套取中国企业敏感数据,甚至是机密;第二是诱使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建厂。

为什么税率是范围呢?其实这就是离间计,防止中国车企结成同盟。谁先投降(配合调查),就给谁优惠税率(投降输一半);谁抗拒调查,那就等着顶格税率吧!

既然有优惠税率,为什么不争取呢?因为这里头涉及企业的敏感信息,比如要求提供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欧盟与其说是反补贴调查,不如说是窃密。

一些企业答应了,一些企业比较抗拒。这样就起到了分化中国车企的目的。一些企业敢答应,大概是对欧盟有信心,意思是给你配方你也搞不出来。

如果说骗技术是第一步,那么骗投资就是第二步。明面上是为了鼓励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估计接下来就是对零配件加关税,骗上下游的产业链搬过去。

为啥说是骗呢?因为欧盟希望中国车企的投资方式不是特斯拉中国那种方式,企业享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他们还想要企业的管理权,不服从管理就给你开罚单。

我估计中国车企到了欧盟就失控了,欧盟会用自己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欧盟的操作,有点模仿印度的意思,竞争不过干脆就硬抢。

9月19日,中国商务部一把手,就中国电动汽车问题,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进行了最后一次外交努力,纵然中方拿出最大诚意的方案,但对方根本听不进去,最终不欢而散。

500

所以欧盟加征关税,哪儿是什么补贴的问题,真是连扣帽子都不会扣。何况我们已经于2022年底全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补贴。

另外,各国为了发展电动汽车,也都有行业补贴,德国去年底才取消了电动车补贴,比中国还晚了一年。欧盟这么做只能说明两点:一是他们玩不起了,二是别有用心。

所以我希望中国车企到欧盟和印度投资建厂一定要慎之又慎,你馋人家的优惠税率,人家馋你的身子。一旦陷入泥潭,再想拔腿出来就难了(注意这里拔的腿不是第三条腿)。

欧洲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比如德国有一部法律,就是为了保护德国大众汽车永远不被收购的,名字就叫做《大众法》,你说中国企业怎么客场作战?

法国当年为了限制日货,宣布所有进口单据必须用法语表示,这个还不算是过分。过分的是,办理海关手续的地点由卸货港改为内陆城市普瓦捷。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比如从上海洋山港卸货,然后去新疆霍尔果斯去办理通关手续。好不容易过去了,还得排队,每项手续没个几天办不下来。

西欧当年为了限制日本汽车,采用了配额制。比如英国和法国规定,每年进口的汽车必只能是该国市场需要的11%和3%。

日本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到欧洲投资建厂,结果欧洲的第二步措施马上就来了,比如意大利马上就出了新规定,来自欧共体的零件必须占到70%。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这些老牌西方发达国家的嘴脸,都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国家,好处占尽、坏事做绝,只许自己占便宜,双标到了极致。

他们占优势的时候,就强推自由贸易,强推市场经济,甚至用舰船利炮轰开你家大门,然后逼你签下城下之盟,然后还大肆宣扬契约精神,要求你遵守这些霸陵条款。

他们不占优势的时候,就给你扣各种帽子,然后深沟高垒、设置各种障碍。你好不容易按照他们要求绕开了障碍,他们就以民主和法治的名义,给你量身定做条款,最终把你收编。

如何应对欧洲在电动车领域耍赖皮呢?蛋总觉得,还是应该从伟大教员那里汲取智慧:第一,建设好根据地;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三,坚决斗争,打拉结合。

什么是根据地呢? 我们把全球市场分为四部分,一次是国内市场、亚非拉市场(印度除外)、印度市场、欧美日市场。我们必须立足国内,重视亚非拉,看轻欧美日,灵活处理印度市场。

全球80亿人口,除了欧美日和印度,还有55亿。这才是中国企业放开手脚、大展宏图的沃土。对于印度,只要现款交易,也不能放弃,但不要过去建厂,也不要赊账。

在广大亚非拉国家,我们的车企可以跟欧日美相对公平地竞争。而这种竞争,他们完全没有胜算,因为中国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产业链优势。

这个当前已经呈现这种趋势了。比如丰田,虽然说全球销量依然如日易中天,但在中日相对公平的亚非拉市场,丰田产量是大幅萎缩,而中国汽车份额剧增。

500

实话实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太良心了,十几万元的轿车,配置基本上可以拉到欧美百万豪车的水平。对于傲慢的欧美日厂商,中国新能源车企简直是不讲武德,甚至是噩梦。

500

500

为啥呢?你看我们十万出头的车,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HUD、音响、女王副驾、360全景全给你堆上。西方一百万才给装上的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功能,我们二十万的几乎都要标配了。

而且新能源汽车,从根上要了他们车企的老命。欧美日车企的优势,就在于玩了上百年的内燃机、变速箱和底盘架构,突然被颠覆。

关键是能耗经济型太香了。纯电就不说了,比亚迪纯电轻松做到四五分钱一公里。就算是混动油耗,也低得可怜,秦L的亏电油耗百公里只要2.9升。

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秦L的官方续航可达2100公里,有网友更是实测出了2400公里的实际续航。比亚迪秦L的横空出世,直接让美国网友炸了锅。

所以即使是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我估计也难以抵挡住中国的汽车海啸。有头脑的美国网友已经认识到,将来走私中国车比贩卖毒品还要挣钱。

决战亚非拉我们可以说是稳操胜券,这样的话,他们就只能被围困在不足10亿人的市场中。10亿人的市场,对美日欧车企来说是僧多粥少,他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一起沉沦。

这是我说的立足国内,决战亚非拉。当然,印度市场要特殊对待。印度市场对中国是个泥坑,对欧日美企业来说也是个泥坑,所以我们不要太在意,现款生意随便做,但千万不要随便过去建厂。

当然,对于欧美市场,我们不但不能不要,还要依靠坚决斗争去争取,咬下来一块是一块。不过斗争要讲究方法,那就是拉一部分打一部分,拉打结合。

我一向鄙视各种联盟,成员越多我越不看好,大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各自心怀鬼胎,容易被分而治之。而且这种组织决策非常低效,欧盟就是典型之一。

从这次投票上看,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也并非铁板一块,10国赞成(占欧盟人口的46%),5国反对(占欧盟人口的22.7%),12国弃权(占欧盟人口的21.4%)。

500

如果要想提议被搁置,需要15个国家反对;或者反对国的人口要达到欧盟的65%。这里边影响最坏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法国,一个是意大利。

法国毕竟是欧盟的政治核心,而且我们在多方面给予照顾,比如前一段时间,马克龙应邀访华,我们给了价值200亿美元、160架空客飞机的大订单,现在转眼就背刺我们。

而且这项提议,其实就是法国挑头的。法国是有自己算盘的,毕竟法国的车企比如雪铁龙、雷洛、标致等等,都已经没落了,甚至退出了中国市场。

但是法国还有活心思,还想依靠欧盟大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分一杯羹。要想拿下法国,法国开出的条件肯定是在法国建厂。

德国投了反对票,是因为中国市场是德国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德国试图走另外一条道路,依托中国产业链,依托中国的低成本,把厂子搬到中国走新能源赛道,然后打开全球市场。

意大利也是老牌工业强国,但汽车产业也没落了,所以他跟法国的心思是一样的。对于其他的小卡拉米国家来说,这场贸易战就是神仙打架。

因为对于很多小卡拉米国家来说,他们压根没有汽车产业,分不到汽车产业的蛋糕,因此他们多数国家投了弃权票,投反对票的匈牙利等国,跟中国关系还比较友好。

说一千道一万卡拉米国家都要看大哥脸色,只不过有的国家看重法国,有的国家看重德国,有的国家看重中国,有的国家看重美国(波罗的海三傻)。

因此我们必须重点敲打法国,其次是意大利。商务部的第一招,就是对欧盟的白兰地下手了。我们其实早就在调查了,现在反倾销措施才开始实施,就是在看法国的表现。

毕竟我们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99%的产地都是法国。也可以看出这项反制措施的针对性有多强。中国是法国白兰地最大的单一市场,去年一年我国从法国进口了123亿的白兰地。

也许这个金额似乎不大,但必须认识到这玩意儿是暴利,123亿的净利润可能在100亿。轩尼诗、马爹利、人头马等洋酒,一瓶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原材料才费几颗葡萄啊!

而且这只是小试牛刀,大招可能还在后头。商务部透露说,我们正在研究提高大排量燃油车关税问题。蛋总认为,1.0以上的都算大排量,毕竟电车排量都是零了。

这第二招,我认为主要针对的是意大利,意大利的豪车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排量都比较大,比如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布加迪等等。

但其实要想收拾法国和意大利,最致命的一招应该是奢侈品,这两个国家都是奢侈品大国。全球奢侈品品牌前十法国占五个,意大利占2个。

奢侈品太挣钱,简直就是一本万利、胡吊吸金。兜里揣一万卡地亚的专卖店转一圈,除了皮夹(钱包)你啥也带不走,可钱包早就没人用了。

500

有些人消费观真的很扭曲,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皮包好几万没人抱怨,却对两万块钱的华为三折叠瞎比比。

就法国那个驴品牌,2022年营收就高达792亿欧元,法国那个屌品牌营收是225亿欧元。意大利的奢侈品行业,年营收都在千亿欧元以上。

完全靠科技硬实力吃饭的华为,2022年的营收折合欧元也才823亿左右;卖了300多万辆车的比亚迪2023年的营收才778亿欧元,上哪儿讲理去。

针对法国,我觉得那个空客的订单还得再议一议,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对空客的安全突然产生了怀疑,还需要航空管理部门再仔细的审查一下。

500

总之,枪打露头鸟,擒贼先擒王。法国和意大利既然这么不懂事,那必须的狠狠敲打。我对这场贸易反击战有信心,因为法国和意大利,都有优良的传统,投降都比较快。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