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被内部批判“10宗罪”:好公司吵个不停,坏公司一团和气
来源:微信公众号“百姓阅读”
要有吵的土壤,很多公司的意见箱是摆设,有的意见箱对面是监视器镜头,领导不听下面的声音,慢慢浇灭了员工的热情。
01
最近中美贸易战,华为被迫站上风口浪尖。
其他部门是做正常的公司业务,称为红军。蓝军设立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站在客户、竞争对手的立场,审视华为自身,专职“唱反调”,指出华为的不足和缺陷。
任正非极度重视蓝军的作用,他曾说:
“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经到天花板了。”
这封《10宗罪》,措辞虽然客气,但对华为、对任正非本人的问题,毫不遮掩。
我摘两条你们感受一下。
比如,谈到人力资源管理:
“……存在任总过于强势、指导过深过细过急的问题……考核也非常机械化,海思的一些科学家因为比例问题必须打C,结果这些人离开公司,就被人家抢着聘为CTO,而且还做的不错……
“……HR固然需要战略的指导,但专业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希望任总和公司高管也要尊重专业性、尊重专家的力量。”
比如,谈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管理导向”和“专家导向”:
“……任总一直导向做管理者,管理者做不好才去做专家。但专家哪有那么好做。华为现在不缺管理者,缺的是专家。
“……中国市场上,现在运营商省级总经理不愿意见太多华为的高管,而是非常愿意见华为的专家,听华为专家的业务建议……但是我们价值分配上,专家远低于管理者。”
02
在中国企业界,任正非的强势是出了名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决策严重依赖某一个人(一般是创始人),一旦创始人犯错误,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提反对意见。
因为创始人威望太高,接受了还好,接受不了,自己得不偿失,何必呢?
所以我眼见过不止一家公司,到最后一刻倒掉,老板本人也想不通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就在他自己身上,他怎么可能想出来呢?
一个人没法儿提着自己头发离开地面啊。
所以说,这个世界是没有神的,即使任正非也有自己的局限,但他了不起的地方,是有这个心胸、智慧来设置“华为蓝军”。
这就是我想说的:
好公司都是关起门来吵架,大家拍桌子摔茶杯,把问题都暴露出来,吵完了老板把决策定了,就对外口径一致,坚定不移执行。
坏公司是一团和气,每个人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重大事项老板你自己定好了,我只管做。
决策对了我能喝几口汤,决策错了船要翻,大不了我跳槽走人。
03
看完上面这两段,你可能会想,这个道理说得挺对,不过只适合创业者,我就是个打工的,不需要看这个。
我经常说,婚姻有点像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大家有个基本分工,然后一起为公司做贡献。
每个人都有局限。要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往往是由某个人自己说了算,那么风险系数会很高。
一个朋友就跟我讲,在家里,急性子的他负责“踩油门”,好几次头脑发热想买什么理财产品,幸好被他太太“踩了刹车”,后来没多久理财公司就跑路了。
我个人觉得,在事业上,男人偏向“踩油门”,女人相对更爱“踩刹车”。
在孩子教育上,有时刚好相反。
这样一个有制衡的决策架构,才更科学、更稳定。
第3个,是你的个人成长。
首先,你要多学习、多阅读、多在成长性圈子里交流,架构起一个可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心智环境。
然后,你要有高质量的朋友。
高质量主要指两方面,一个是水平高、有见识,一个是真把你当朋友。
重大决策时,不妨听听他们的建议。
04
最近,有篇文章传播很广,《任正非的伟大,是尊重常识的伟大》。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了“每个人都有局限性”这个常识。
一句话说,与其在一团和气中走向平庸,不如在吵个不停里,迈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