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拥抱微信支付:腾讯小赚,阿里大赢?

日前传出淘宝拟全面对接微信支付,此举成为阿里系平台与腾讯之间互通的标志性事件,二者共同拆除“壁垒”,一时成为热搜话题。

事实上,淘宝特价版App支付方式早就有微信支付功能,用户将所需商品加入购物车后,结账时便能看到微信支付选项,点击便可跳转至微信进行支付。

500

淘宝和微信能否支付互通,一直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其实早在2023年11月前夕,有消费者发现淘宝在支付页面悄然出现微信支付选项,掀起不小的波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多个应用如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就已接入微信支付,实现了初步的互联互通。

此番二者互通终于传出即将落地消息,算是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思想得积极探索实践,以及各个关联方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并非只是互联网巨头之间不再互相排他的开始。

联想到不久前,阿里巴巴被有关部门认定已完成三年整改,取得良好成效。这对阿里来说算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很快推出对接微信支付的重磅动作,市场诚意不小。

3年时间整改,阿里巴巴痛定思痛,在企业价值认知上应该有了“重生”,在为国家建设、社会服务以及公共意识方面有望脱胎换骨。

此举也意味着“二选一”策略的逐步瓦解,对互联网行业而言无疑是大利好。未来商家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合适的多元支付方式,而非被迫接受单一选项。

打不过,就加入,或者让它加入。由此可见支付的本质,不是商业,而是社交。毕竟大环境对商业影响大,对社交影响小。社交带来支付,支付促进商业,商业保障社交。大家兜兜转转,迫不得已,也得心甘情愿地在一个锅里吃饭。

支付开放互通算是多方共赢,没有输家,而这也是当前竞争形势下的大势所趋,普通消费者更是乐见其成。

但有人觉得意义不大,都是花自己银行卡的的钱,从哪里支付不是支付?

其实不然。因为微信红包和转账的存在,有不少人微信没绑定银行卡,但微信余额依然有钱。如果把微信余额提现到银行卡有手续费,可以通过消费花掉这部分钱,但淘宝一直不能使用微信支付,无形中限制了这部分新用户使用淘宝。

眼下淘宝仍然是头部电商平台,但已失去往日的绝对市场支配地位。去年淘天在电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18年的70%,降至40%左右,危机感不小。

那些没有支付宝账户,但微信钱包有钱的海量用户,以后都可以在淘宝消费了,这对淘宝来说无疑是诱人的增量想象力。

对比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渗透来看,根据腾讯最新财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13.7亿;而根据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支付宝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 8.93 亿。

可见微信的渗透率比支付宝高出不少,尤其是微信在老年人群和广大下沉市场的用户基础比支付宝要高,很多老年人可能没有支付宝账户,但可能都有微信,都收过微信红包。有研究就指出,微信支付在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达90%左右。

淘宝接入微信支付,显然可以帮其拓展新的用户客群,补齐支付渠道短板。

微信此番得到阿里系海量支付现金流及服务费加持,显然能进一步巩固自己支付老大的地位。

由此可见,二者互联互通算是一次重磅的利益共享,不排除能扭转现有电商市场格局。

甚至有人说,如果淘宝早支持微信支付,可能就没拼多多、抖音电商啥事了。

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壁垒拆除,看起来是企业之间的竞合行为,其实有更深度的决策考量,因为移动支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数据和技术已经不属于企业本身,内部层层壁垒和大市场的战略推进并不相符。

用经济学视角来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才能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在存量市场过度内耗,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充分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随着支付壁垒的打破,未来有望看到更多领域的“赌点”被打通,比如共享单车等服务的整合,减少用户需下载的APP数量,实现更便捷的通用付费。

像哈罗、青桔、美团等单车,若能有效合并至同一APP并提供通用付费功能,不再受限于单一平台,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节省时间,提升出行效率,这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阿里和腾讯两个阵营壁垒拆除显然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更多的行业壁垒有望一个接一个拆除。此番淘宝积极对接微信支付,但微信能否取消屏蔽淘口令、以及上架淘宝小程序等,将是互联网巨头们未来能否深化互联互通的重要风向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