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跟熊的渊源是很深的,熊类似于楚人的图腾

【本文来自《武王墩一号墓墓主人身份正式确认》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肥鱼养花猫
  • 这个字形,上令下酉,音类xun,意类帝王,秦遂禁此字形,统一更之为“熊”。你打的这个字,上今下酉,音yan,不禁。也就是说,这是只差一个点划,但不同的字。

    至于这个“完”,汉朝人认不出来,纯粹就是认不出来,于是借了个”完“字替代。看上去有点像宝盖头下一个月,反正汉时就认作“完”。现当代时,按出土文物上原字,又被认作肯,还被认作上止下舟。现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定,被确认为“前”。

    古时候的偏门字,要么就是禁用字形,要么就是纯粹认不出来。专家转来转去辩经,绕了十万八千里,反而越搞越复杂,事情的实际情况怎么可能那么绕呢。

    500

能这么一本正经地一派胡言,然后还能大言不惭地说不知道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什么,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首先,所谓的【这个字形,上令下酉,音类xun,意类帝王】就是一派胡言。这个字就是“㱃”的简写,省略了右旁的“欠”。“㱃”就是今天的“饮”,字形象一人(欠)探头伸着舌头(今)到酒瓶子(酉)之形,表示饮用的意思。“今”是变形音化(将表意字的一部分改造为形近的声符)的结果。

其次,所谓的【……意类帝王,秦遂禁此字形,统一更之为“熊”】也是一派胡言。燕国自己写自己的国名是匽或者郾,田氏代齐的“田”人家自己写作“陈(东下加土)”,荆轲之荆,《史记》说还作“庆”,咋的,这国名人名姓氏,都招惹秦被禁了,还统一改字了?这本就是先秦常常遇到的现象。其实今天照样可以看到,比如我国称“帕劳”的这个国家,台湾地区称之为“帛琉”。用哪个字都不过是记音,既然是记音,不同人就会有不同的写法,最后总得选一个留存下来而已。

【至于这个“完”,汉朝人认不出来,纯粹就是认不出来,于是借了个”完“字替代。看上去有点像宝盖头下一个月,反正汉时就认作“完”。】这段话就更搞笑了。其实也不难理解,不懂文字学,尤其是不懂音韵学在文字学当中所起作用的人,通常一看字形就只会从字形上去强作分析,并不会意识到二字的关联是否是读音上的问题。

顺便再多说一句,楚人跟熊的渊源是很深的,熊类似于楚人的图腾。后来改用同音或者音近的“酓”来记录,反而是一种雅化的表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