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亮认为:给非洲留学生一年也就10万奖金,其实不多
胡必亮认为:给非洲留学生一年也就10万奖金,其实不多
关于中国给外国留学生的奖金,网络上的议论很多。下面是一段从抖音视频整理出的文字:
“中国境内的非洲留学生,他们的补助是每人每年10万到30万(RMB),过着花天酒地的神仙般日子,叫嚣着,补助是国家给的,跟你们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的祖国是非洲留学生的坚强后盾,用人民的血汗钱供养着他们,尽管如此,北师大教授胡必亮教授说我们给非洲留学生的奖学金太少,一年才10万,必须提升。”
为了全面理解胡必亮教授的原意,避免断章取义,让我们看看他的完整发言:
“……这是一个合作的问题,中非的合作对中国有战略意义,当然对非洲的发展也有好处,对我们具有战略意义就是离不开非洲,离开非洲当然可以,但是你的风险就增加了很多。为了把这个关系做得深,做的好,方式就很多,我们现在叫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民之间的往来如果说很淡的话这个生意做不长,所以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留学、学习是一种方式,旅游也是一种方式,还有文化交流也是方式,各种方式,其中最根本的你要凝聚人心凝聚的很牢固的就是留学,这是一个最好、最值得投资的一件事情,实际上花的钱不多,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和非洲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十万块钱左右,也可能高一点,也可能低一点,我想就十万块钱左右。读一年才十万块钱,这一个人到中国读书还不是一般的人,个人能力和背景还非常不错,回去要不然在政府工作,要不然在商界工作,促进中国未来和他们的合作就种下了一个很重要的种子。……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教育也好还是医疗卫生、科技、体育、旅游、交流,对于促进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合作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个基础性的作用。问题是很清楚的,但是有一些人总觉得中国还是比较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问题还没问题,哪有那么多钱。”
原来,胡必亮教授把这种定向非洲留学生的“奖学金”视为一种感情投资,期待这些留学生回国,能像北大的一位留学生,在归国之后就担任了埃塞俄比亚的总统。
这种套路中国古而有之。比如吕不韦资助秦异人登上秦国王位,的确是很不错的长线感情投资。
胡必亮教授认为“这一个人到中国读书还不是一般的人,个人能力和背景还非常不错,回去要不然在政府工作,要不然在商界工作,促进中国未来和他们的合作就种下了一个很重要的种子”
这种类比犯了一个错误,即吕不韦仅资助了一个人,而给非洲留学生“奖学金”将面向一群人,也就是说将有99%的人回去当不了总统,必须有心理准备即这些钱大概率地要打水漂。
其实,如果来中国留学的真有什么背景,比如政府官员或酋长的子弟,人家并不缺钱,不需依靠你的奖学金。
据悉,主要现今有这么多外国友人前来到访中国大学,并且留学学习也是因为教育部每年将一笔留学生专用资金,为各个高校预留备用,为了争取这笔留学生资金,各大学加快了引进人才的脚步。
为什么会有奖学金?那是由于校方看中了你的学术成就和潜能,比如学科竞赛获奖,或某些发明,校方认为你的未来的学术价值。因而现在的投资是值得的。
但是把眼光放在那笔“留学生专用资金”而去吸引留学生必然招不到高素质人才。
相反,从不断曝光的新闻中,我们得知不少黑人留学生的丑闻,隐瞒已婚事实,把中国女硕士博士肚子搞大,中国女生受骗后得神经病。有人偷东西,有人施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是否合适,中国的博士生的待遇为什么要低于非洲留学生的待遇。没人说清楚。
至于抖音引用的“补助是国家给的,跟你们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完全是一窍不通:补助既然来自中国,那就与这里的人产生联系。
并不是阻止“奖学金”的存在,合理的情况是取消“奖学金”的限制词,没有非洲还是亚洲,欧美的定向限制,谁够标准就给谁,只要能为中国服务。让“奖学金”回归它应有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