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的黄金年代已逝,不尽快有效转型,将大规模缩编

【本文来自《电视台如今该如何赚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形势比人强,进化仍太慢

国家级电视台是财政全额拔款,非但不能少,而且舆论阵地一定不能丢,还要配合国家发展加强影响力、扩张规模;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争取国内外受众全覆盖;中外舆论场都要抢占视听份额、提高影响力。

省、市、县级电视台是地方政府财政差额拔款,仅负责有编制的人员与电视台采编播设备及部分保证正常运营的必要经费,视具体台站规模与当地财政可支配能力而定。

当下,各地级市及县级官方媒体已普遍改组成“XX融媒体中心”(报社、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媒体矩阵融合),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仍保留乡镇级电视台/站。按上级要求改组后,要求采、编、播与市场化经营分离。通俗讲就是“政府喉舌作用与广告收益不能混在一堂“,官方权威新闻发布与市场化运营两套班子。台书记与频道总监各自好自己阵地,书记、台长、主编负责播出内容导向正确,确保单位正常运行;频道总监、部门经理负责拉虎皮唱大戏,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变戏法搞钱)、为台发展谋福利、为大家赚工资、谋过年过节的福利(以赞助/广告款抵商家消费,如中秋月饼、酒店餐馆、团建景区消费券等)。

目前,电视媒体生存状态普遍勘忧。自短视频等自媒体兴起后,电视媒体影响力逐年下降。当下,没几家电视台能够不依靠财政拔款自己养活自己,包括曾经辉煌的芒果台、蓝莓台。电视台主要支出费用在”人+设备+运营“三大块。人员又分:在职(有编制的正式员工+无编制的聘用制合同工+实习的临时工)、兼职(顾问、节目嘉宾等)、离休(有些地方、有些人这部分人的退休工资归省级社保单位按月发放)、采编播设备更新费、维护费,单位运行经费包括车辆使用费、差旅、水电费、电台还有频率占用费等等等,90%以上都是收支不平衡。

广播电台倒是因为私家车的普及,伴随性强,听众群体大,节目好的电台仍然有活力,节目中再兼顾带点货(以前电台晚8点后的医药节目现在大部分都已禁播了)。地方电视台新闻八股文炒央妈冷饭没观众看;地方实事新闻又很多不让播;好剧没钱买版权,自己拍摄一没本钱,二没合适的团队;接商业视频拍摄与私营公司、小团队比性价比又低没市场竞争力;甚至于公益节目都是下现成的,自制节目除了地方八股新闻、天气预报与商业合作活动就没有了。观众越来越少,广告投放近乎于零。连之前非常不情愿的视频内边角低端浮动小广告、游字广告现在都没什么商家投放了。

很多地方台领导也曾经想拥抱移动端,一时头热,花重金搞个APP,开通新媒体矩阵,两微一端各种强推广,激情过后现实打脸,然后聊胜于无,形同鸡肋,最后不了了之,草台班子草草收场,甚至开会都不再提起。

是决策人执行人不对?还是方法与形式不对?只能说屁股决定脑袋,从出发点就走偏,用户思维不对,事怎么会对?反正不是自己钱,不像自媒体小老板用的是自己存款或借贷(自媒体江湖更是八仙过海、乱象丛生)。

地方台的有限的收入已经不多,还是不能说的密秘……(大部分上报或公开收入数据含水量与人体相当)

电视媒体的黄金年代已随时代新风逐渐消逝,而且不会再来!大部分地区的官方新闻新媒体发布平台,如果不是因为掌握官方信息第一媒介平台的资源,估计阅读数都在2位左右。

电视台可以通过节目创新与贴近民生在新形势下做到一档节目或一个频道有影响力,但再也无法与电视台曾经辉煌的那个时代比;

电视台可以”带着脚镣跳舞“既将观众注意力拉回来一部分,又实现自我造血、盈利,平衡术需要Z治、新闻敏感度与媒体运营创新能力;

管地方台的L导不换对的人,电视台高层不换脑,地方电视台只能混吃等死,江河日下,直至日薄西山,裁员撤岗,大规模缩编……

500

感谢观网推荐,欢迎评论区交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