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检测市场乱象丛生,如何看待人们的“甲醛焦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住进新房头晕胸闷 除醛效果是真是假?
今年2月,成都的杜兰和9岁的儿子搬到装修过的新房,担心甲醛超标对孩子身体有影响,她在搬家前花费2990元购买了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
杜兰回忆,春节前,她通过某短视频平台浏览到北京森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账号的带货直播,便在网上下了订单。记者从北京森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取了一份内部宣传资料显示,该公司自称在全国有1200多家加盟商,室内治理面积累计达500万平方米,为50多万个家庭提供过除醛服务。此外,该公司对外宣称,森家系列产品经“中国室内环境协会分析检测中心”检测,24小时除醛率高达96%。
今年1月13日,森家环保指派给成都加盟商陈强接单,对杜兰家的主卧、次卧、儿童房进行了甲醛检测,根据2023年2月1日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陈强给杜兰出具的检测数据单显示,3个房间的甲醛检测结果均为“不合格”,当天就给她家进行了甲醛治理。2月18日,按照服务约定,陈强对杜兰家进行了复检,检测结果均为“合格”。至此,她才安心在新房居住。
直到儿子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医生又检查不出明确病因,杜兰才开始怀疑是不是室内空气出了问题。今年5月份,一名从事甲醛治理行业的朋友了解到她的经历后,建议她再次给房屋做甲醛检测,并为她安排了检测人员。
杜兰将那份有CMA认证的检测报告提供给森家环保后,对方建议她通过网购平台以“订单拍错了”为由申请退款,他们即会同意退款申请。
治理无效?加盟商无法确定药剂实际效果
第三方四川川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数据,远高于森家环保给杜兰家治理后检测出的甲醛数据。那么,杜兰家的除醛是不是无效除醛呢?对杜兰家进行甲醛检测和治理的,是森家环保加盟商之一陈强。他表示,作为代理商,虽然总部告诉他,公司提供的除醛药剂的除醛效果能达到“24小时除醛率96%”,但其实并无法确定那些除醛药剂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说,杜兰家开展的甲醛治理,可能是一种“无效治理”或者说是“假治理”。随后,记者采访了多位森家环保的代理商,多位代理商表示,他们不仅无法确认除醛药剂的除醛效果,在接受森家总部培训或承接线上派单业务时,还都被指导过如何调控检测数据,让甲醛检测超标,借此引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检测仪含隐藏页面 甲醛含量基数被调高
7月7日,记者在森家环保官方网店购买了一次“全屋甲醛检测”服务。次日,在他抽取空气样本期间,记者打开他带来的检测仪发现,在检测仪的一个隐藏页面中,甲醛含量的基数已被设置成了“+0.03”。森家环保的一名加盟商告诉记者,如果检测人员将基数设置为“+0.03”,无论真实数据是多少,检测结果都会高出0.03mg/m³,借此引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2023年10月,薛超成为森家环保在河北省雄安新区的加盟商。7月26日,薛超告诉记者,他接到了森家环保总部派的一个治理订单,客户线上购买了2879元的“120平米上门除甲醛套餐”,其中包含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
7月27日,记者在检测现场看到,薛超检测的一间卧室的甲醛浓度为“0.021mg/m³”,符合国家标准。随后,薛超给森家总部一位讲师打电话,询问该如何处理。
陈强(化名)是森家环保加盟商之一,对杜兰家进行甲醛和治理。他表示,自己刚加盟时,几次没有调高甲醛检测数据,导致检测结果不超标,就遭到森家总部领导的严厉批评。
根据陈强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该负责人曾告诉他,“当时派单的时候,就跟你说了,如果没有办法按照总部的要求去做,就没办法继续派单了。”“机会不是一直有,说了很多次,你都做不到。你的订单不超标,客服人员没法转化治理,大家也都不推荐派单给你了。”经记者证实,与陈强聊天者正是森家环保的工作人员。
数据可以人为调控 “超标”才有治理费可赚
不久前,记者以加盟商名义在森家环保总部接受了培训,培训现场,所谓的讲师演示了如何使用检测仪和显色液两种方式,实现调控检测数据,把检测单转化为治理单。
7月17日,在森家环保北京总部办公楼里,记者以加盟商名义接受了一名讲师的内部培训。
森家环保主管市场业务的负责人王武表示,在进入客户家检测后,要想办法放大客户的“甲醛焦虑”,比如跟客户展示一些宣传资料。说着,他打开了一本资料手册,手册第一页就是某呼吸病学学者和某室内环境治理专家谈论室内环境问题的受访截图,“甲醛”“白血病”的字样被标红放大。
制造“甲醛焦虑”诱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专家介绍,此前我国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各种人造木板、涂料、胶黏剂和处理剂等化学类建筑材料产品。
近年来,室内装饰领域的相关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促使各种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创新,替代传统脲醛胶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装饰行业和家具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以适应政策要求和消费者环保理念的提升。而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也正逐渐从源头上促进室内甲醛污染现象的改善。
但是,一些开展环保治理的公司出于盈利考量,仍然还在利用10年前、20年前的信息和概念,恶意制造“甲醛焦虑”,通过不规范的检测方法,诱导消费者购买甲醛治理服务。这些“假检测、假治理”,不仅不可取,也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亟须有关部门的监管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