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殒命扁桃体微创手术,谁之过?
医疗过程本身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手术的失败与医疗操作本身是否存在相关性,医方责任又有多大,都需要后续的医疗鉴定去判断。在最终结果出来前,无法妄下定论。
撰文 | 燕小六、凌骏
今日,“10岁女孩扁桃体微创手术死亡”消息登上热搜。
综合“红星新闻”等报道,一名母亲发视频称,8月6日中午时分,10岁女儿在医院接受扁桃体腺样体微创切除术。17时许,父母被叫进手术室“看孩子最后一眼”。
微博认证“2019-2021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的外科医生@蓝莓医生 发文指出,扁桃体手术其实风险很大。他自称做过两次扁桃体术后死亡患儿的法律鉴定,都和术后出血有关。
“医学界”查阅发现,这样的悲剧在国外也有报道。2006年、2007年,奥地利报告5名6岁以下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死亡的案例。今年6月,加拿大某儿童专科医院接连报告2例类似死亡事件,随后医院出于谨慎考虑,暂停了18岁以下患者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择期切除术。
“任何手术都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术中的出血一般与人体解剖结构相关,包括手术部位周边是否存在血管、重要脏器等,虽然出现并发症只是概率大小的问题,但客观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宇告诉“医学界”。
睡觉打呼噜要切扁桃体?
“红星新闻”援引孩子妈妈的表述称,涉事女童有时睡觉会打呼噜,怀疑是扁桃体肿大,就带去医院检查,并做了扁桃体切除术。
随着媒体广泛报道,被讨论较多的细节之一是:扁桃体腺样体微创切除算不算“小手术”?睡觉打呼噜就要切吗?
2021年《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布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主流的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微创切除方式。这一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10余年,优势就是切除精准、出血量低。
“这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曾撰文如是形容。今年7月的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医院的儿童扁桃体切除年手术量达300例,暑假通常是手术高峰期。在美国,每年15岁或以下儿童的门诊相关手术量约达30万例。
手术时长等细节也能说明其操作难度较低。根据“健康成都”2023年文章,单纯腺样体消融手术时长约10分钟。若加上扁桃体切除,约需30分钟。
“医学界”检索发现,我国及英、美、法等国针对相关手术适应证,都有详细、明确的临床实践指南。统一的建议是,腺样体、扁桃体过度肥大,导致中重度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时,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
前述《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文章认为,OSA若不能早发现、早干预,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认知损伤、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颌面发育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
但OSA的严重程度究竟该如何判别,临床一直存在争议。
2019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更新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提出术前要完善多导睡眠监测(PSG),以确认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和适当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指南还表示,针对反复发作的咽喉感染,强烈推荐“观察等待”,而非尽快手术。
《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也强调并突出PSG的地位,并称不推荐使用扁桃体大小等指标进行OSA的严重程度分级。但在我国一些儿童专科医院发布的相关科普文章中,如果扁桃体肥大程度达到Ⅲ°及以上、导致咽腔明显狭窄,引起打鼾、张口呼吸,就建议手术切除。
“在国内,PSG因为经济成本等因素,术前仍未被广泛采用。临床医师更多以喉镜或头颈正侧位片的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根据扁桃体或腺样体形态,判断是否进行手术。”针对美国版2019年儿童扁桃体切除指南,有文献如是解读。
死去女孩的母亲称,医生就是通过腺样体片子等,认为孩子存在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建议一起切除。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不少见
切扁桃体为什么会导致大出血,是上述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大量文献表明,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全部术后并发症的1/3。理论上,年纪越大,切除术后出血率越高。一些研究显示,年龄>6岁是患儿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此外,成年人术后出血率达8.6%-14.5%,远高于12岁以下者的2.1%-5%。男性发生率往往高于女性。
王宇告诉“医学界”,这是因为扁桃体所处的部位血供丰富,有多条动脉供血。同时,由于扁桃体切除后的创面无法缝合,依赖人体自身形成疤痕组织进行修复。术后,患者进食、剧烈运动,抑或血压升高等,都可能造成创面“二次损伤”,引发出血。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进展》提出,手术适应证和技术也会影响术后出血率。相较于OSA接受扁桃体切除治疗者,反复感染的患儿更易发生出血。这可能是因为反复感染、炎症刺激与瘢痕会加重手术创伤。
王宇表示,一般较严重的出血常见于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此时扁桃体切除手术范围大,有时会涉及较大的血管。术后一周突发大量出血的案例也有过报道。对应措施主要是行气管切开,暴露气管。这样,即便患者发生出血,仍可以保持通气,也不至于因血液堵塞而窒息。
“对于因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等切除,术中一般不会出现较严重的出血。即便发生,可以采用电刀、超声刀止血,以及使用一些抗凝药物等。”王宇解释,相关的止血方式已非常成熟。术后,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康复指导,包括需要禁食一段时间等。
2013年,奥地利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和儿科学会发布多中心研究,提出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作为替代方法,旨在减少出血风险。该学会表示,对于所有经历过术后出血的患者,建议入院观察,避免出血情况恶化。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一切都按照医疗标准执行,也仍存在医生难以提前规避的罕见情况。”王宇指出,比如术前已经对患者进行详尽检查,凝血功能等指标全部正常,也没有其他基础病,但患者可能天生血管脆性就高,不管做什么手术,就是容易发生严重出血。目前,还没有可量化的指标能去衡量这一类风险。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死亡属于极罕见情况。2022年6月JAMA发表美国5个州的研究,发现在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中,术后死亡率为每10万次手术7例。患有复杂慢性病的儿童接受手术后的死亡率更高,为每10万次手术117例。进一步分析显示,极少数死亡与术后出血有关。
为什么会肺出血?
去世孩子的诊断证明书中,有肺出血的诊断,对此也有网友质疑扁桃体微创手术为什么会导致肺部出血。
“医学界”查阅发现,扁桃体切除术的肺出血极其罕见,仅韩国医生2012年报告一例类似情况:一名25岁男子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OSA。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出血。但去除气管导管后,患者出现严重咳嗽、咯血。经积极的抗凝和抗生素治疗,患者于1周后康复。
接诊的韩国医生们在报告中坦言,无法说明肺出血缘何而来。他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肥胖,有睡眠呼吸暂停、打鼾,这可能损坏肺泡壁。而手术需要全身麻醉,麻醉气体会向肺泡施加压力,导致气压伤,从而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
这和前述涉事医院给出的解释有相似之处。“医院说是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因为肥胖、多年打鼾导致肺泡壁薄,造成突然性出血。”孩子母亲告诉媒体。
王宇提出另一种可能。患儿发生严重的上呼吸道出血,咳嗽也无法完全咳出。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血液被吸到气管、进而入肺流入肺泡。但他也表示,这种情况下的诊断不会是“肺出血”。
王宇认为,目前需要做的是按流程做医疗鉴定,进行尸检。不能说看着是个小手术、出现死亡病例,就认为一定属于医疗事故。
他表示,医疗过程本身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手术的失败与医疗操作本身是否存在相关性,医方责任又有多大,都需要后续的医疗鉴定去判断。在最终结果出来前,无法妄下定论。
目前,孩子父母已选择黑龙江省医院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尸检。鉴定中心需要60个工作日出结果。哈尔滨市道里区卫健委已经启动调查程序。
参考文献:
1.Stephanie Sarny, et al. What Lessons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Austrian Events?. ORL. doi.org/10.1159/000342319
2.Orlando Guntinas-Lichius, et al. Tonsillectomy versus tonsillotomy for recurrent acut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TOTO):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rials. DOI:10.1186/s13063-021-05434-y
3.梅林,张杰. 述评: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DOI:10.3760/cma.j.issn.1673-0860.2021.10.103
4.倪鑫. 《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解读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1.11.130.
5.周宇豪, 等.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 2019年儿童扁桃体切除指南解读.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DOI:10.14188/j.1671-8852.2020.0771
6.胡鲜豆, 等.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进展.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DOI:10.19617/j.issn1001-1307.2024.03.113
7.Jin Pyeong Kim, et al. A case of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after tonsillectomy -A case report. Korean J Anesthesiol. doi:10.4097/kjae.2012.63.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