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开发最大的问题是——多、小、碎、散,这波流量不好接
【本文来自《“猴急,速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最爱烟
在B站看有UP说山西旅游开发的并不好,尤其是厕所和路,不知道这波他们能不能接得住。
首先回答,只能接一半,这是和山西旅游资源分布状况与客观条件决定的,下面会详说。
其次,厕所和路不好,这是啥时候的旧闻了……山西是知名旅游大省,旅游公路也算是示范标杆了,各知名旅游景点配套也非常完善。你提到的这个厕所路什么的,除非是特偏特小不知名的小景点,不然不太可能。
再回过头来说为什么不好接,只能接一半。
山西旅游开发最大的问题是——多、小、碎、散,以前在观网发过一篇,这里摘部分回复下。
“除了知名旅游景点、或规模较大,或古迹集中的景点。
山西各地大部分的历史文物与遗迹,都太过“多、小、碎、散”了。
多——这个不用说,随便拎一个县出来文物古迹到处都是。
小——大多数占地面积都很小,非常不利于旅游体验。很多景点属于那种历史文化价值吓人的高,艺术价值吓人的高。但是对于多数历史人文知识不是那么丰富的游客,可能看了之后第一反应是“就这?这啥?就这么小”
碎——山西GDP倒数,省里或许还好,地方的财政都穷的直哭,很多文物维护修缮的情况非常令人忧虑,倒塌的新绛县魁星楼就是一例,非常令人遗憾。
散——这是对开发文旅非常不友好的一点,这些文物古迹往往零散分布在一个县的各种犄角旮旯里。要么是成熟的市区里别别扭扭的塞着,要么是山沟沟里躲着。结合之前“小”的特征,做主题文旅的产业升级开发难度非常大,产业配套也难以落实。更头疼的是有的县能源重工业还格外突出,环境与交通上更加不友好。
山西的历史文物不仅仅是山西的,更是全国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现在山西的财政与经济情况,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相应旅游的开发,除了最前面提到的知名景点外,都心有余力不足。
希望能唤醒全国兄弟姐妹的关注与支持吧,毕竟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要是毁了就再难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