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是有觉民,还是愚民?

凡事,一般有论据,有论点,以论据证明论点。然后可再以这论点或说理论来指导实际行动,以验证这个论点。这是唯物的吧?

而也有这样,当脑子已经存在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观点时,既使有论据不支持这个观点了,也视而不见,或主观牵强附会成支持。这或好比好恶,如果我喜欢了某人,其缺点有时也被美化了。厌恶同理。这不就唯心了?

那请先放一放先入为主的观点,放一放好恶,从论据入手。

孔子说过,比如学而时习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如丘之好学,比如好学近乎知,学而知之,多见而识之,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吾未尝无诲焉,等等,这些有关学,有关教,可以说明孔子重学重教。而学,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觉悟也。

那再说说这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话,都是古文,是二千多年前的语言表达,如果单以今天的语言习惯来理解意思,怕是有大偏差的,甚至截然相反的。

那这句话到底有什么意思呢,使,令也,役也,使用的意思,把民比作成自己的身体,或好理解了,身可使 由之,不可使 知之。我们自己可以使用身体这副躯壳来做很多事,怎么使,得按规律来,不能乱使吧?不能。那不能使的时候,我们得知道吧?得知道。不知道的话,会有什么后果?身体伤了,病了,事也做不了了。那君使民,不一样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可以怎么使民,比如养民也惠,使民也义,比如使民以时,比如先难后获,比如举直错诸枉则民服,比如上好礼好信好义等等。

学习古文,需要《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这古词典来帮助理解字的最初的意思,不断训练自己的文言功底,学习到其中的思想。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