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体系的瞒和骗:古代的泰国和缅甸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恭顺吗?

文:张宏杰

朝贡体系首先是一个政治体系或者说礼仪体系,有一系列的严格礼仪规定。不同的朝贡国,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并不相同。

在中华帝国的属国中,越南(此文以“越南”指代历史上的交趾、安南和越南)与朝鲜、琉球属于“第一梯队”,都是中华帝国的“好学生”、模范藩属。康熙称“累世以来抒诚进贡,恭顺有年,谊属屏藩,忠荩夙著”。雍正称越南“累世恭顺,深属可嘉”。但历来被我们认为非常恭顺的藩属国越南实际上对中原王朝一直采取欺骗的手段。

首先体现在国号上。按照“礼仪”,只有中国才能在国名或称谓前面加上“大”字,所谓“大天子”、“小诸侯”也,这是藩属国不可逾越的规矩。但越南从北宋初年独立之后,一直在自己的国号之前加“大”字。北宋初年的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丁朝,遣使上表入贡,受封为“交阯郡王”。现在的越南宁平省华闾古城遗址博物馆,藏有发掘于丁朝宫殿遗址的红砖,红砖上刻有“大越国军城砖”铭文。显然丁朝时期的越南是自称“大越”的。我们查越南史籍文献,不论朝代如何变化,越南一直自称“大越”。直到清代中期,阮朝统治者才换了国号,自称“大南”。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僭越之处。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君主丁部领就自称“大胜明皇帝”。从他开始,越南君主一直在自己的国内,甚至对东南亚的占城、高棉、琉球、苏禄等其他国家称帝,自称为“朕”,自己的命令称“旨”,自建年号,建九品官制,中央设有太师、太傅、太尉、太保等职,地方设有知州、知府等官,无处不与中国相同。总之,对中国所有礼制规定,几乎无不突破。

越南人自己总结这个外交方针叫“内帝外臣”:“我越奄有南土,通好中华,虽君民建国,自别规模,而内帝外臣,常膺封号,揆诸理势,诚所宜然,故其册封之礼,贡聘之仪,历代邦交,视为关著。”(明命二年(1821)潘辉注在《历朝宪章类志》)

在与明朝交涉的表文中,安南国王一般使用假名,而在国内则用真名。关于这一点,明朝人已经注意到了。明末的大学士叶向高在《苍霞草》中说:“其君长尤狡狯,有二名,以伪名事中国。自黎氏以来,虽奉贡称藩,然自帝其国中,如赵佗故事,死则加伪谥。”为什么要在表文中用假名呢?这主要是出于维护自尊心的需要,认为向中国进贡、向中国皇帝磕头是件屈辱的事情。于是在国内祭天的时用真名,但面对中国时却用假名。由此可见,越南对中国一直采取欺骗的态度。以上是第一类做法。

越南皇帝阮惠,1791年他来北京参加乾隆八十大寿时自称叫阮光平

500

另一类是泰国和缅甸的做法。他们虽然对中国进贡,但所写的表文和后来翻译成汉文的表文意思不同。葛剑雄教授曾经提到,泰国给中国进贡的表文原文实际上没有称臣进贡的意思,但中国却翻译成是泰国国王向中国皇帝磕头,以及如何恭顺。

缅甸也很有代表性。缅甸国王认为自己的地位很高,自称是“水和土地”的主人,甚至还自称宇宙之王、王中之王、最高之王。所以历史上包括明朝和清朝前期,缅甸是不向中国进贡的。到了乾隆晚年,为了跟泰国打外交战,缅甸才跟中国建立了朝贡关系。乾隆晚年,中国与缅甸签订条约,条约规定缅甸每十年向中国进贡一次。但英国殖民缅甸后,英国人看到缅甸官方正式文书中记录的却是,“中缅双方每十年交换一次亲密的信函”,而不是向中国进贡。缅甸称“每十年互赠礼物”,所以双方理解是不同的。缅甸认为与中国是互换礼物、互换亲密信函的关系,而中国却认为是称臣纳贡的关系。

朝贡表面上是一种政治关系或者礼仪关系,但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以明代中国给琉球贡品的定价来看,进口锡价每斤不过五百文,但朝廷给琉球的却是8贯,高出市价十六倍。正常进口苏木是每斤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是10贯,是市价的二十倍。胡椒在产地每斤不过十九文,运到中国的市价是每斤三贯,而朝廷给琉球的是三十贯,是市价的十倍,是产地价的一百六十倍。

泰国君主历来自认为是世界的主人,菩萨的化身,具有半人半神的属性,其地位不亚于、甚至高于中国皇帝。但是为了获得贸易的巨额利益,泰国一直非常现实地频繁向中国朝贡。建立于1208年的素可泰王朝曾前往中国南宋和元朝朝贡14次。接下来的阿瑜陀耶王朝(也称大城王朝)在明朝276年中,派遣使臣来华112次。曼谷王朝建立后,仍然进贡极为频繁,远超清政府的规定,这是因为朝贡贸易给泰国带来的经济利益太大了。据泰文文献记载,曼谷王朝初期在同中国的贸易中所获得的利润高达300%。

所以明朝初年就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海外商人三五成群地组织起来,随便写一篇表文,假装是一个国家前来进贡,骗了很多钱。比如洪武七年(1374),泰国商人沙里拨冒称是本国国王委任的使臣助理,和正式的使臣一起来进贡,因为装得不像,被朝廷识破。然而明朝并不会因此而跟泰国翻脸。明朝财政汲取能力比较差,给百官开不了工资,有时候只能用朝贡国进贡来的香料、苏木给百官开工资。

一言以蔽之,任何一个藩属国在朝贡体系中都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利用天朝的游戏规则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中国人却一直顽固地停留在“中华天朝”想象中,导致外交活动中经常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穿着清朝袍服的泰国国王拉玛四世,他的继承人就是领导泰国向西方学习的朱拉隆功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