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严格执行劳动法规会比较困难?

今天看了陈平老师的视频,借这个话题,说说我对《劳动法》执行难的思考。

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市场经济是以“利润”为首要目标,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

“利润”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新增财富。二是别人的损失。

当经济增速不断上升时,新增财富会加速扩大。此时,大部分人的财富都会增加,大家都很满意,所以没什么矛盾。

但是,当科技创新放缓,经济增速下降,利润不断减少,并且长期不能改变后,市场经济对利润的追逐就会导致“零和博弈”。也就是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取利润。

此时,只要经济趋势不变,经济模式也不变,那么市场竞争就会加剧,在资方和资方之间,在资方和劳动者之间,出现愈演愈烈的利益斗争。

斗争的结果一定是劳动者吃亏的。因为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的。资方总体占优势,而非资方(主要是劳动者)处于劣势。贫富分化基本都是资方富有,非资方贫困,一般不会反过来。

这时,《劳动法》是没法严格执行的。因为严格执行劳动法,企业(资方)的盈利就会下降,市场竞争力就减弱,最后逐渐被淘汰出市场。比如在欧美,它们相对严格地执行劳动法规,给劳动者较高的福利和较多的休息时间,结果就是欧美企业盈利变差,竞争力下降,逐渐被我国企业赶超和驱逐。

欧美若不能实现突破性创新,无法扭转经济下滑的趋势,而又坚持严格执行劳动法规,那么它们要么面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要么长臂管辖,使用各种招数阻止别国的企业成为“血汗工厂”。

换言之,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期,只要坚持市场经济模式不变,也就是坚持逐利不变,那么,哪国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哪国就要面对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的局面。

经济增速下滑的时间越长,劳动者活的就越像牛马,并且制造业国家的劳动者会率先成为牛马。因为全球经济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财富主要依据“资本”进行分配。而欧美是全球经济中资本最发达,最强大的地区。它们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资本的分配规则获得更多财富。所以,它们的劳动者会相对晚一些成为牛马。

总之,劳动者成为牛马主要与两个事情有关。一是科技创新放缓,经济进入利润下滑阶段。二是以资本为核心,以逐利为目标的分配规则,也就是私有制的经济模式(含市场经济)。

只要经济趋势不能触底反弹,那么私有制经济就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在逐利目标的压迫下,渐渐不再顾及法律法规的约束。当经济下滑期较长时,逐利的资本中会有很多走向违法甚至犯罪。这就是“逐利”被以法定的经济模式确立后,因为无法适配经济增速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而必然发生的事情。

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有的。

办法就是改变经济模式,降低利益争夺和市场竞争。在利润下降阶段,也同步减少经济中的逐利竞争,使财富分配公平公正,就可以有效避免“内卷”现象,不使劳动者成为“牛马”了。

如果由于国际竞争不能避免利益争夺,那么本国资产阶级降低谋利欲望,减少索取,与劳动者同甘共苦,不让劳动者承担过重的压力,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内卷”。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出现一边大量制造失业,一边大量制造“牛马”的情况。

并且,“牛马”越来越累,而他们生产的东西却因为失业人口的增加而没有销路,产能过剩,产销失衡,最后在经济循环的坏死中使经济走向崩溃。

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2024.08.14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