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比国共抗日
科技村长 · 2019-06-09 · 来源:汉唐军机
胜败有凭,并非是胜利者书写历史,而是历史早已经选择了他们必将胜利。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英雄的人民军队自豪骄傲,同时也为中国有民国政府这样无能的组织和军队而羞耻愤怒。在教科书中,我们看到民国是《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记》中的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饿殍遍地。随着看的书多了,才知道民国时期也有《情深深雨濛濛》、《水云间》这样文雅的少爷、贤淑的小姐、狡猾的丫鬟、宽厚的太太、仁爱的老爷,还时不时的上演委婉曲折的爱情。
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得倒过来读啊。一位位民族英雄被批烂批臭,打翻在地还得踩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一位位汉奸国贼则重塑金身,成了忍辱负重的英雄和追求自由的五好青年。
张爱玲能和鲁迅一样成为人民偶像这就是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了。文化汉奸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也几乎翻案。
民国范是啥玩意儿
民国文化繁荣一时,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有一席之地。上溯千年的士人风骨和自由烂漫西方文化融合,缔造了独特的“民国范”。
徐志摩、林徽音的人间四月天当属于代表。陈恪寅、闻一多、鲁迅……等等大师倍出。确实是如雷灌耳,令吾辈高山仰止,肃然起敬。不过这些大师为何都是文史艺术的呢,工科的人才呢?
北洋、民国前期,中国的大学第一是文科、第二是文科…第九还是文科,第十才到医科。文史类学生占90%。
中国唯一一个牛人,参加了玻尔和爱因斯坦世纪论战、带着“王氏定理”回国的王守竞,在浙江大学教书,工资是胡适的三分之一,80块大洋。
要知道,民国时代中国最缺的就是理工人才。大学这样办,民国工业能发展就见鬼了。
名流?大师?呸……
中国几千年的文官制度,“国子监”教的文学、政治、法律、礼义加点外语、国际政治、华尔兹改名PK大学,这就符合时代潮流了。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当官,学理科也没用。
中国文人读的是圣贤书,满口的是仁义道德,号称的是天下为己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实际就是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社会生产。
面对着遍地文盲和一片空白的民族工业,拿着仅有的一点教育经费,悠然自得地研究文化传统。
对目不识丁的国民视而不见,而能自诩为社会柱石、国家栋梁……这些所谓名流、大师,可以说是厚颜无耻吧?
盲目的推崇民国范儿,养出来一大批国粉。此国粉不同于彼果粉。
国粉们十年如一日,不断用各种观点去论证土共是如何破坏抗战,国军是如何骁勇善战。
观点不只是来自于事实,还来自于立场和认知。数据是冰冷的,也是无情的,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血肉长城?
共产党抗日,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国民党抗日,是靠血肉长城死出来的。
对于小资文艺青年来说,那肯定是死人越多死悲惨、死人越多越正确、部队越弱越有理。
可惜国际战争里不讲究那一套碰瓷营销的把戏,光头和果粉们只能徒呼奈何怆然泪下了。
凭什么说国民党是血肉长城死出来的呢!来看看真实的历史和数据。
豫中会战(1944.04.17--06)
日军第12集团军14.8万人;中国第一战区43个师约40万人。
日军伤亡335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2290人,被俘7800人。
第一战区的军队损失严重,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撤退中牺牲。
第一战区在战役结束后所作《会战之检讨》中说:
【“此次中原会战,挫师失地,罪戾难辞。”】
为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均被撤职。
中条山战役(1941.05.07——05.31)
日军华北方面军及汉奸共计10万人;国军第一战区2个集团军18万人。
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国军伤亡42000余人,被俘35000余人,并有8名将领壮烈殉国,日军以1:20的极小代价重创国军。
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以来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豫湘桂大溃败(1944.04.17——12.10)
日军中国派遣军51万人;国军第一,二,五,九战区约100万人。
日军伤亡约7万人,日本军部内部统计的损失(二战日本体制没有向国民公布某战役整体死亡统计的做法)为战死11742人。但是饿死病死也有至少同样数量,这还是只计算到11月下旬的因此是不完全的(《战争与营养》与《饿死的英灵》记录有病员六万六千,而一处医院里收容的患者六千多人死亡二午二百多,死亡率为37%),因此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共十万。
国军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六七十万人。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千米,丢掉城市146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沦陷人口6000万。
挡不住敌人的长城,是没用的。
即便果粉和文青们把它渲染得再怎么悲惨壮美,依旧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破纸,保护不了可怜可悲可敬可爱的中国老百姓。
真刀真枪!
1944年春季,新四军率先打响了战略反攻。1944年1、2月间,新四军苏中部队连续作战,连克大官庄、王家营、左溪等17个日伪据点,歼敌2000余人,并争取伪军1000余人反正。
1944年初,新四军苏北部队攻克塘沟、史集等10余个日伪据点。3月上旬,又攻克王集等5个据点,4月19日,又出其不意的于白昼发起攻坚战,攻克高沟、杨口等14个日伪据点。苏南,淮北等根据地纷纷响应。
新四军打响了,八路军也没闲着,北岳区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地方部队配合下,袭击了保定、石家庄、忻口等车站和定襄、灵丘、赵县等县城,攻克日伪据点、碉堡400余处,解放村镇1600余个。
晋冀鲁豫根据地发动一系列攻势作战。自1944年春,敌后之八路军、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共进行大小战斗11000余次,攻克日伪据点2580余处,县城20余座。歼灭日伪军20万人(其中晋冀鲁豫军区歼敌72900余人,晋察冀军区歼敌45200余人,新四军〔不含第五师李先念部〕歼敌53198人),解放人口1700万余人。
一边丢城失地,一边高歌猛进,也难怪最后日本投降的时候,蒋委员长严令日军必须等待国军部队受降,不能就近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也是,国军要从重庆到武汉,从武汉到南京,再由美国人派船运到华北乃至东北,而日军炮楼下面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就算想向蒋委员长投降,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啊。
一边骂着共产党游而不击躲起来不抗日,一边又大骂共产党在抗日结束后就近抢占北方地盘,自抽耳光和精神分裂的症状确实不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敌后根据地不是等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敌人是公正的
哪怕日本人也是真正交锋了之后才意识到,解决掉共产党军队,才是真正占领中国的必要条件。
1941年1月20日,东条英机在参众两院做关于1940年代总结报告时说:
【“昭和15年重庆敌军抗战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产党军于去年8月在华北进行大规模反攻;与之比较,蒋介石嫡系及旁系军队始终采取守势。”】
1943年,北平伪《新民报》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载伪中华社讯:
【“共产党军……正规军二十万,配之以六十万之农民游击队,与组织突破二百万之农民自卫团。吾人对解决大东亚战争之关键之中国事迹之终局,乃在解决共产党军,此当再加确认者也。”】
1944年,《朝日新闻》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电:
【“《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既然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要加大打击力度了。据史料不完全统计,日军投入10000人以上对中共军队进攻的作战在67次以上。
而每一次日寇进攻之前,大多是首先由中共军队对日寇占领的沦陷区进行收复,创建根据地的作战,随后日本鬼子出兵对这些根据地进行抢夺、扫荡,然后中共军队再进行恢复根据地反攻。
在这67次日寇主动投入10000人以上的大会战中,有36次日寇投入兵力达到20000人以上。
果粉们爱说国军的多少次大会战,按照国军的标准,中共以国军七分之一的兵力,也进行了和国军同等标准的大会战36次。如果按照国军兵力的七分之一来计算的话,日军投入70000人以上对国军的大会战来比较的话,则国军就此已无法和中共对日军会战次数相比了。
战果对比
对比更明显的是,1945年7月1日至8月7日,共产党军队收复县城46座同时,日军攻陷国军17座县城。壮哉,国军。蒋公,千古。
不管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都有战斗都有牺牲,也有战果。根据国军战史统计,八年抗战国军共歼灭(毙伤俘)日军85万,八路军战史统计,共军共歼灭(毙伤俘)日军52万,伪军100万,这个数字跟日本自己统计的总损失数字基本没太大差距。
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版;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
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下册716页。
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也就是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和湘西会战取得了胜利。
在敌后的大规模扫荡中,胜利却是数不胜数。用鲜血换来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只有胜利才能让我们挺直腰杆,实打实的对全世界说,我们是战胜国。
抗日战争,只有国军七分之一的共产党军队打出了国军六成的战果。
解放战争,一千多场战役国军赢了不到20场就滚到岛上去了。
抗美援朝,对抗联合国军的伟业,这是让国军做梦都不敢去想,更不要提去做的事情。
只有这一战之后,中国人才算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包袱。中国这个国家,才清晰而又有力的摆在世界面前,再没有人敢随便商谈与分割中国的土地和利益。
人民的胜利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你怎么可能赢呢?怎么赢的?
有人觉得是靠小推车,有人觉得是靠分地,有人觉得是靠人民,有人觉得是靠人海战术。有人觉得是靠国民党的俘虏兵。
人民没错,离开了人民大众的支持,谁也别想打赢战争。
至于人海,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未经训练的人靠勇气就能打赢战争的事情。
从战术素养来看,日军不行,国军不行,连美军也应付不来志愿军神出鬼没的战术。
在1951年美军的自我总结中,只能如此强辩
【“因此,(我的)初步意见是,中共部队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攻击这么多我们后方的指挥所、炮兵阵地、以及其他敏感而脆弱的单位,主要是因为运气好而非小心仔细的侦察与计画。”】
胜利的秘密
这支让美军坚持认为是运气好的军队的战斗力来源是什么呢?可以参考这个战例。
1939年11月上旬,新四军新6团和1支队2团对日军15师团在延陵抢劫的小股日军和宝埝点增援的日寇进行了歼灭性打击。击毙大尉中队长1名、小队长3名、士兵164名,俘敌兵三名。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专为此战颁发了嘉奖电,参战的2团团长王必成被人民群众称为王老虎。
王必成没有满足,他和新6团团长段焕竞一起深入研究写了《九里镇战斗详报》,总结了日军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参战部队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日军优点:能把火力严密的组织起来灵活地应付我方面的冲锋;中下级干部对部队的指挥掌握较好,且善于捕捉战机;能快速构成散兵壕及机枪掩体。
日军缺点:自身兵力不足,轻视我军兵力;援军因为装备笨重行军速度慢;战术呆板,无胜利信心。
新四军优点:进攻精神旺盛,善于利用地形,敢于牺牲。
新四军缺点:侦察工作不够,火力配备组织差,射击指挥很差以至于平均250发子弹才能毙伤1名日军。
改进意见:加强干部对战术的研究;加强干部对于组织战斗、组织火力的素养;不断地研究新的通信联络法;严密地侦察布置;研究敌人刺杀动作懂得其刺法;加强防毒教育。这是一场胜仗,是被国民政府嘉奖的胜仗。
不管胜败,在其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办法,不停的进步,这才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秘密。
历史的真相
胜败有凭,并非是胜利者书写历史,而是历史早已经选择了他们必将胜利。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为英雄的人民军队自豪骄傲,同时也为中国有民国政府这样无能的组织和军队而羞耻愤怒。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