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修炼2——什么是修炼
1、为什么要弄清楚什么是修炼!修炼是个体有效超越自我现有局限性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
修炼是一种普遍个体能普遍实现的状态。
由于世间百态,因此修炼能普遍实现的状态,必然在不同分工状态下的人都可以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用修仙小说的话语方式来呈现这个状态:
——世间万法万物皆可入道——
不同地区、职业、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条件都可以符合自身条件下的修炼实践来实现境界提升,达成自我超越的目的。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万物皆可入道,万法皆可入道的逻辑。修炼方式的具体展开是多种多样的。很多领域的修炼的现象,被隐藏在一般社会现象之中,呈现为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状态。只有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里,“修炼”才被作为一个特定的观察对象而呈现出来,比如,佛教的禅定,武术的功法的修炼等等,这些领域由于较少人群涉及,同时参杂历史局限性以及各种目的和思潮,在以往历史中,更多进入了玄学的领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修炼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在大部分人认识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刻板印象——一种愚昧、玄学性的实践行为。
修炼的概念在今天最多的应用领域,其实是在文学领域的文学作品中。
对于这种,普遍存在,但又被形成特定刻板印象的现实。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搞清楚什么是修炼。
因此,本章尽可能将各个修炼行为本身具备的一系列共有要点和特有要点,逐步描述出来,以使得“修炼”这个实践行为的真正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2、修炼的普遍共有要点:
所有的修炼方式,都有三个显著共有的性状。这个性状是指每个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呈现出的明确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
1、目的性
2、持久专注性
3、超越性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对现有自我存在边界的突破有明确的修炼目的。
有的人想减肥,有的人想考更好的成绩,有的人想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有的人想在某个领域和方式下赚更多的钱...
所有的这些目的,都可以是修炼的目的。只要是自我真心需要、认同、并为此付诸实践的目的都可以被认为是修炼的目的性。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这种自我真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在现实中,见过太多现象:表面上是我们想要改变的,但是一落到实践处,各种幺蛾子的情况都出现了:
想减肥,结果在不断的折腾中,在耗费大量钱财和时间后,体重数据在波动中不断螺旋向上;
想考好成绩,一打开书本就犯困;
想提高艺术修养,却不断发现自己的麻将修养在不断提高;
至于那些天天想着赚钱的广大民众,他们中的很多人,别说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对金融的深入了解,对经济的深入了解了,连基本的理财常识有多少人进行过认真的学习研究了?
人类一出生都是平庸的!世界对绝大部分人都是公平的。
人类生存过程中,会有无数目的产生,我要....、我想.....、我希望...、但是又有多少目的,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为之去努力实现的?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宣传场景,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了想要干什么呀?
——古代这种现象是靠抓周来呈现的。
有小朋友说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厨子的,有想当司机的,有想当老板的...
但是我们真的从小就有这种目的性吗?或者说即便有了这种目的性,社会里有几个人最终长大后实现了这种目的?
大人的提问,这就是帮助处于平庸状态的孩童,辅助性建立目的性。
但是这种辅助性的目的最终实现的比例的极度低下。说明了,目的必须成为平庸者真心的目的,才有可能开启改变自身平庸状态的修炼活动的前提。
也就是说,真心认识是修炼实现的目的性的核心规范条件。
(2)、持久专注性:
持久专注性是修炼得以实现的第二普遍性状态。
对这种状态,历史中我们先辈对此给与了大量的词汇进行描述: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初心不改、水滴石穿、铁棒磨成针、执着、偏执...
之所以叫持久专注性。持久是量能的累积,而专注,则强调累积过程中的效能结构。
实践产生效果,持久为根本。因为这呈现了自然最基本的规律——你不可能只吃第五个包子就饱了。你也不可能没有1、2、3..,就有了10.行走在任何道路上,就如《荀子》劝学篇所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但是仅仅实现持久是不行的,我们看到过太多,天天锻炼而不得减重的锻炼者;时时学习但考不好的学习者;在单位里摸鱼多少年的老资格们...
仅仅有持久性,而没有产生有效效能的持久实践是无益的。这就需要专注。
专注是指持久的实践的每一个具体实践部分,都要主动的给与有意识关注和分析。
你每天的锻炼不能是无效,甚至对自身有害的(我们看到很多新闻,长期无效甚至有害的健身把身体练废了的灾难)。
你的学习必须有所进步,你不能把学习仅仅当成学习,学习是补全自身不足的实践活动,你要找到并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有改进型的持续的实践活动。这就意味着学习和有效的学习是两件事,学习仅仅是学习,但有效学习,你必须在学习之外找到你该学什么、如何学,这已经超出了学习所应涵盖的领域,而进入到修炼的持久专注状态中了。
你的工作只会摸鱼,在修炼的视角上,这种行为只能原地踏步,甚至不断后退。
持久而关注。在实践中不断的找出问题,改进问题,寻找更恰当的方向,持久的实践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意义。
为什么我们常见到同样一样的学习进步,有人进步神速,有人有如龟速。除了所谓的天赋的问题,更多的就是有人把持久和关注混为一谈,而有人很明确了自身所要关注的,于是持久的实践就产生了最大的效果。
(3)、超越性:
超越性在修炼的实践活动中,体现为对具体困难、瓶颈的克服。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瓶颈。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因为只有不断突破困难和瓶颈,你的修炼才能呈现出有效进步的状态。
每一次突破都显现为程度的提高,随着提高量能的累积,迟早会出现一个契机引发自身境界质变的一天。
一个人在大的境界超越的时候,会明确的感受到这种境界的变化。尤其第一次境界提升中感受最深。
就以笔者锻炼身体的过程来举例:以往常年坐班导致身体亚健康。最初徒步慢走两三公里,身体就疲惫不堪,晚上睡觉呼噜震天响。
随着锻炼继续,逐渐提高到一次步行6公里以上,才达到极限。半年后可以支持连续6公里行走中保持近半距离快走,再过几个月,达到可以以时速6公里,连续快走5-6公里,身体只有轻微疲惫的状态。
在这期间,要不断克服运动姿势、频率、方式、运动损伤、体能分配,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关系等等问题,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训练方法。
在修炼领域里,相比于体修可以很快感受到显而易见的巨大变化,在神修(精神领域的修炼)领域则除了很少的领域(比如学霸就是明显显现出的神修现象),在大部分精神领域里的境界提升的感受是非常个人主观性的。因为神修感受的过于主观性,导致修炼结果呈现无法普遍共情的所谓玄学性质的刻板印象。
超越性是修炼行为有成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
3、体修和神修
上面笔者提出两个概念“体修”“神修”。
这是特别指出了,在所有修炼领域和方式中,最主要的两大领域。
体修就是修炼方式主要呈现为超越肉体既有局限的修炼者;
神修则是以超越精神世界的既有局限的修炼者;
这两类是修炼界基础性的两大群体。
当然还有一类更高一级的修炼者,或者叫高一级境界修炼者,也就是体神兼修者。也是我们经常通俗意义所言的知行合一者。达成知行合一状态(境界)以后,应该还存在更高一级的修炼境界,但是由于笔者知行合一境界都未达成,所以不知而不敢再说了。
这里只谈笔者认知能力范围的事情。
体修和神修,就笔者认识而言更重要的,以及修炼的根本还是神修。
因为任何修炼的根本,也就是前面提出的修炼三大性状,根本是每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意志、自我观念。
你立志有目标,力行而持久专注,立功而克服困难和瓶颈,都需要你“想”你“要”你“愿意”。
如果精神领域你不想不要不愿意,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人类现有能力对肉体的认识,对精神领域的认识,仍旧有无数的神秘性存在。
我们通过体育锻炼等方式可以很明确清晰感受自身状态的变化并展现给他人感受到的现象,以此以具体锻炼方式实践来实现预期目标。但是对意识领域的修炼,是否产生境界提升的质变。是非常不确定的。而且即便发生了,别人也无法感受到。
你可能翻读千书而无所得。也可能别人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而顿悟。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如何建立你“想”你“要”你“愿意”的坚定信念,是修炼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无论体修、神修、进入修炼状态,并实现境界提升的前提。
而建立这个信念本身,就又是一场修炼。
4、修炼所具备的巨大风险性
修炼最大的风险就是入魔。
目的的不正常,方式的不正确。最终不是变成疯子就是变成魔鬼。
因为修炼是突破自我的局限性,从旧我变成新我。对于旧我而言,新我从来都是不可知的。而不可知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因此,每一个超越自我既有边界的尝试都是在冒险。
就不说传统神修领域,宗教的修行过程中的危险,比如修禅观想过程中,处理不好会影响精神状态。
哪怕肉身的修炼领域,坚持减肥减成了厌食症,坚持运动到最后要换关节。这都叫入魔。
因此,修炼本质上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性的实践方式,
去掉旧我的原有结构,形成一个崭新的新我结构。尤其在精神领域构建的这个结构,是否与现实世界不契合?而产生重大偏离?
这就会形成认识领域的歧途。
观念的偏离,认识方式的不当,知识体系的错误...
歧途是修炼结果与原有目的的偏移的重要原因。最终使得修炼结果对个体和社会的损害占据主导性地位。这就是入魔!
5、管窥修炼的初步样貌
通过上面对各种各样修炼方式的共性的讨论。
我们已经拨开很多玄学迷雾的遮蔽,将修炼本身的真实样貌,一点点显露出来。
每一个领域的修炼方式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领域的不同人,为了获得相同效果的修炼方式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观念的底层逻辑!每个人的修炼都需要针对每个活生生修-炼的个体的真实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但是修炼方式千变万化,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外在形式:
修炼者,必须真心建立修炼目标,并持久专注进行修炼,通过克服实践过程中困难瓶颈,而最终实现自身境界的提升。
所有的符合这个描述显现的个体实践行为,都是修炼行为本身。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继续描述:
人类社会的所有实践领域,(在同一领域中)都存在两种状态,平庸状态和修炼状态。
无论学习工作生活,或者价值追求,自我实现等等领域中,在同一种实践活动里,都存在这两种状态。前者最多完成任务,而后者的实践结果往往呈现为追求最优。
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同样的实践活动,凭什么有的人能成为学霸、大拿、状元、老师傅?
因为大部分平庸者只是活着,而修炼者在不断进行突破自我的修炼。
有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我可以非常确定的说,真正的修炼那不是疯魔。那是在修炼,而修炼本身带有的先进性和危险性,这在平庸者眼里,是浓浓的困惑、恐惧和淡淡的羡慕。疯魔就是平庸者对这种修炼状态的表象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