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民族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极端民族主义”是近期在舆论场上热议的话题。它似乎比以前更明显了,范围和程度都在扩大。

导致“极端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这里介绍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极端民族主义”往往产生于经济形势恶化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里,私有制的经济制度会制造两种社会现象:

1、群众运动的兴起。 

2、催生“零和博弈”。

由于在私有制社会里,财富分配以“资本”为主要依据,所以经济下滑就会导致贫富分化。财富一边减少,一边向资方集中,远离劳动者。群众的生活日渐困难,不满与日俱增,阶级斗争不断发展,群众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在现代社会就表现为左派和左翼运动的崛起。

而私有制社会鼓励利己行为,所以经济下滑会立刻导致“零和博弈”。这种博弈会依据财富分配的主要依据——“资本”,将人群天然地分化成“资方和非资方”,主要是资本家和劳动群众。社会由此形成对立阵营。

对立情绪的与日俱增,尤其左派力量的崛起,让资本家及其权贵集团惴惴不安。他们意识到经济的下滑,利润的减少,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必须找到“增量财富”,让经济触底回升,才有望解决问题。 

但是很显然,他们找不到增量财富,难以让经济触底反弹。于是,他们自然而然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歪曲真相,祸水外引,把造成内部矛盾的原因说成是来自外部,来自外国,将矛盾向外转移,贬低阶级斗争,歪曲它,用国际矛盾和民族仇恨来掩盖它,替代它,转移人民的注意力,把左翼运动搅黄,使之变成“极右”,表现为“极端民族主义”。

统治阶级会宣传本国经济的恶化是外国不当得利,侵害本国利益的结果。解决办法就是“零和博弈”,去外国把财富“抢回来”。这样就给极端民族主义打下了基础,促使老百姓当兵去打仗。资产阶级则坐山观虎斗,看各国之间群众斗群众,然后自己享有胜利果实,维持私有制社会,继续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即便自己的国家打输了,自己也不是损失最大的那群人。这比面对本国的阶级斗争要好太多。毕竟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多被外引,在外部斗争中消耗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现象会广泛发生,因为经济下滑的趋势是全球共同经历的。于是,国家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由于很多国家是以民族为单位的,所以“极端民族主义”就此产生。 

在多民族国家或移民国家,极端民族主义也会发生,或变化为极端种族主义,如“白人至上主义”等。这会让统治阶级摁下葫芦起来瓢,把阶级斗争压住并引向外部,但内部的种族矛盾、移民问题又爆发了。 

总之,导致“极端民族主义”有几个关键条件。 

1、民族和民族国家。 

2、私有制经济。

3、经济形势恶化。

极端民族主义很容易在经济恶化时期被私有制社会的统治阶级煽动起来。

这时的统治阶级——大私有者和权贵们,在煽动民族情绪的时候,会故意掩盖或避免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 

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全球人口还在缓慢增加,经济为什么忽然不行了?

他们会用“经济周期”使然来搪塞人们的追问,而绝大部分人都相信了。但是,只要你追问经济周期是怎么毁坏经济,使之下滑的,就会发现各种答案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实际上,经济根本不应该发生危机,不应该出现恶化。经济下滑完全可以避免。或者说,经济危机是人为错误造成的,而非“经济周期”作祟。经济周期确实存在,但经济周期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也就是不会必然导致经济下滑。危机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换言之,民族仇恨,国家冲突,是有办法解决的,至少能够大大减少矛盾,不致于发生核战争和世界大战。

那么,具体是什么导致了经济危机,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大家可以阅读下面这篇参考文章: 

《百年变局的经济、历史和哲学内涵》

 2024.07.1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