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美国空军要投资100亿美元换装F-15EX和F-35A

7月3日,美国国防部发表驻日美国空军换装计划,将在未来几年里,投资100亿美元,将嘉手纳的48架F-15C更换为36架F-15EX,并继续四代和五代战斗机的轮驻;把三泽的36架F-16更换为48架F-35A。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将在岩国优化F-35B的驻扎数量。

必须说,这个计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冲绳的嘉手纳基地是离台海最近的美国空军主要基地,也是解放军万矛所指的重点目标。

嘉手纳的F-15C主要用于制空作战。也就是说,按照设计,将在台海作战中首先夺取海峡制空权。但这早就不可能了,F-15C再涂脂抹粉,也已经是快40年机龄的老爷战斗机了。

美国空军把部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的F-15C换装了主动相控阵雷达,但嘉手纳的F-15C没换,早就在心里定位了:嘉手纳不再是前进基地,而成为绊马索了,只要能把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势头放慢一点,就是胜利,这些F-15C已经是耗材了。

一段时间以来,F-22时不时进驻嘉手纳,但从未常驻。一方面,美国空军F-22的数量太少,舍不得靠前部署。另一方面,早期F-22(可能多达40架)已经是30年前的战斗机,电子和武器系统又久久没有翻新升级,现在已经没法升级了,全靠30年前骄人的飞行和隐身性能撑门面,如果不是美国国会拒绝批注,美国空军早想退役、为下一代战斗机腾经费。这样,数量更少的后期F-22在两洋“守门”的担子更重。

F-15EX是基于卖给卡塔尔的F-15QA的深度升级型,F-15QA是F-15E的深度升级型。F-15EX具有至少不亚于F-35A Block 4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在自卫电子战系统方面更加强大,但缺乏隐身是天生的,没法改。

F-15E原来是双用途战斗机,在美国空军的作用侧重对地攻击,但在亚太盟国的作用是防空制空。F-15EX本来要发展两个亚型:F-15CX和F-15EX,前者单座,侧重空战;后者双座,侧重对地攻击。后来两型合并,只有双座的EX研制完成,进入生产。

F-15EX是否前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给老东家波音送的温暖,现在还不好说,但F-15EX除了缺乏隐身,实际战斗力不错,既可以在对地攻击中用作炸弹卡车,也可在防空作战中用作导弹卡车。只是在对有隐身战斗机的对手(中国,说的就是你!)的交战中,需要有隐身战斗机冲在前面,才能保证足够的生存力。

嘉手纳的F-15EX是接替F-15C的防空任务的。也就是说,这将是美国空军首次将F-15E系的双座战斗机用于防空制空。由于双座,F-15EX还有可能用于有人-无人组合,率领忠诚僚机作战。

但中国歼-20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在预警机、防空导弹的支援下,F-15EX或许还有希望在冲绳的防空作战中顶住歼-20的攻势,在台海的攻势作战中就完全没戏了。

歼-20对习惯于压倒优势的美国空军是难言之隐。歼-20与F-22的相对性能已经是玄学了,中美各有定见。没有问题的是数量。F-22只有187架,其中40架早期的Block 20已经没有更新价值,实际上一直在作为训练和备件而存在。剩下的147架战备率不高是老大难问题了。

歼-20已经有至少200架,而且机龄都很新,状态很好。一直有说法F-35A的电子和武器系统实际上比F-22更加先进,这是有可能的,毕竟20-30年的技术代差在那里。歼-20的真实技术水平是保密的,但就外观上可以看到的来说,已经全面达到与F-35A对标的水平。这使得歼-20对F-22是极大压力。

使用涡扇15的歼-20刚露面不久,将歼-20的飞行性能极大地解放出来。中国空军好不容易等到完全版歼-20落地,生产在现在就戛然而止不可想象,继续制造至少200架才是正道。那样一来,歼-20的数量对F-22就是碾压了,在技术上也碾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空军要么把不多的F-22全部压倒嘉手纳,尽可能顶住;要么准备弃守,直接退到第二岛链。不管在空中还是地上,防守总是更加容易得到体系的支援,是有优势的。在第二岛链,美国就有主场优势了。

全部压前不可行,F-22损失了就没有了,然后第二岛链甚至美国西海岸空中大门洞开,这是美国不可接受的。

这意味着只有F-15EX去守嘉手纳了。这可能是嘉手纳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空中防线的要塞,而不是空中攻势的跳板。这意味着美国空军放弃在台海的攻势制空作战了。

美国空军曾经打算订购144架F-15EX,后来降低到80架。36架比替换下来的48架F-15C要少,但是能进驻嘉手纳的极限,毕竟还是需要留一些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还要留一些用作本土训练、备件。

攻势制空是二战末年发展起来的战术。空军的最终目标在地上,这是杜黑在100年前就强调的,也是美国空军(二战时代还是陆军航空队)一直信奉的。也就是说,轰炸机(或者战斗轰炸机)才是空军的主干力量,战斗机的主要作用是不让敌人轰炸机发扬主干力量。

在二战早期,B-17靠速度和强大的自卫火力,成为对浅近和深远敌人地面目标的打击利器。阵型严密的B-17轰炸机群用刺猬一般的自卫机枪火力形成严密的火网,德国战斗机在冲上前去拦截中吃了很多苦头,尤其是从貌似虚弱的侧后接近的时候。从侧后接近轰炸机群也需要更长的预警时间,战斗机好有时间抢先机动到有利位置。

后来,德国战斗机发展了高速穿越攻击的战术,在从高空俯冲穿越轰炸机阵型的过程中发动攻击,快打快撤,打不中的飞远后掉头占位再冲。作为反制,美国轰炸机开始有战斗机护航,遇到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就主动散开、前出拦截。

德国战斗机的拦截战术进一步发展到迎头拦截,不给美国护航战斗机散开拦截的时间。轰炸机的前进方向还恰好是轰炸机自卫火力最薄弱的方向。德国战斗机打不中的话,依然需要掉头追赶,但战斗机速度比轰炸机更快,在首次冲击中轰炸机阵型一乱,尾追或者侧面攻击的缺口打开了,便于浑水摸鱼。

作为再度反制,美国战斗机开始离开轰炸机群,主动前出扫荡,事先扫清沿途和目标空域的德国战斗机,对轰炸机的护航从直接改为间接。美国战斗机利用数量优势,压着德国战斗机打,取得良好的效果。

前出扫荡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攻势制空,直接扫清整个敌占区空域,而不与具体的轰炸机行动相协调。这样的彻底扫荡给轰炸机极大的行动自由,在时间和路线上都可以按照任务需要安排,而不是按照什么时什么地方有敌人的防空空档来安排。

这是攻势制空的开始,以后成为美国空军的标准空中战争的模式,在台海用上的话,意味着美国空军对台海和中国沿海的空中打击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有望控制战场。在台海放弃攻势制空,则意味着美国空军对台海海上和大陆沿海目标的打击必须回到视情偷袭,基本上不可能可靠保卫台湾了。

这是与近年来美军实际上“专注南海、放弃台湾”的战略一致的。

但三泽的F-35A有意思,不仅F-16换成当红的F-35A,数量还增加了。

三泽在北海道,原本是面向俄罗斯方向的。三泽的F-35A接替的也是F-16,担任的一直是对地攻击的任务。从来没人否认F-35A是出色的战斗轰炸机,质疑的一直是F-35A的空战能力。

作为驻日美国空军的唯一隐身战斗机,三泽的F-35A必定担负某种防空制空任务,但没有放在嘉手纳,而是放在三泽。

三泽到嘉手纳约2500公里,三泽F-35A支援嘉手纳F-15EX不是不可以,但效率低到令人发指。战时再调过来,不如平时就部署过来,更加熟悉战场。

F-35A与歼-10C、歼-16之间的性能对比是坊间热衷的话题,但无可置疑的是:本来就为空战而优化的歼-20对F-35A具有压倒优势。

美国空军已经拥有600多架F-35A,数量上还是比歼-20多,但优势在迅速减弱。F-35A的战备率比F-22还要糟糕,众多的硬件、软件版本使得实际作战能力参差不齐,早期F-35A也有不能升级更新的问题,已经转为“训练专用机”。

更大的问题在于日本国土有限,岛上的有限空军基地无法容纳太多的战斗机,而中国大陆有几乎无限容量可以容纳更多的歼-20,歼-31/35也在路上了。用金门炮战作为比照,在1958年,还能打一场轰轰烈烈的炮战;现在则是一边倒的围殴,没有什么可打的了。

但是把眼光从台海拉开,就容易看到三泽F-35A的意义了。驻日美国空军的目标不仅在于台海,也在于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三泽本来就是防范苏军进攻日本的前沿。

现在,俄罗斯进攻日本的可能性不大,但朝鲜进攻韩国的可能性比什么时候都大,韩军和驻韩美军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更重,三泽F-35A的支援十分关键。

朝鲜半岛西侧隔黄海与中国相望,东侧隔日本海与日本相望,还与俄罗斯沾了一丝边。美国空军要从黄海方向攻击朝鲜,必然要顾忌中国的反应。但从日本海方向攻击朝鲜,就较少需要顾忌俄罗斯。

如果台海战争爆发,美军想用无人机、无人艇打造“地狱景象”拖住解放军的两栖攻击,但不在空中与解放军硬拼,必要时准备弃守;如果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必须再次以日本为基地空中支援,坚决保卫韩国。

这么看来,嘉手纳和三泽的战斗机更新和部署调整就能看明白了。

岩国的F-35B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部署的一部分,用来支援濒海作战的,在台海和朝鲜半岛作战中的作用比较灵活,并不“固定搭配”支援嘉手纳或者三泽。

至于100亿美元,这只是买36架F-15EX和48架F-35A的钱,基地和设施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另外花钱。如果美国空军有朝一日要往菲律宾也部署战斗机,100亿就是进门红包了,根本压不住。

但美军“重回菲律宾”正在遇到强大反对,美国陆军“堤丰”导弹营以联合演习之名部署吕宋岛,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导致的反弹正在对小马科斯形成巨大压力。美国在菲律宾有强大的影响,但不在中美之间选边也是菲律宾民间的共识,尤其在美国并不愿意为菲律宾南海利益出头、台海并非菲律宾利益的现实面前。

“堤丰”导弹营不迟于9月撤出菲律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决定,美国空军要在菲律宾建立大型基地、永久性部署战斗机还只是非常遥远的可能性,但这是题外话了。

全部专栏